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满怀希望地奔赴前程,一片赤诚之心换得流放的下场。

任谁也无法释怀吧。

李白在破庙门口吹得有些凉了,但也没动,就那么靠在门边,仿佛马上就要睡过去似的。

【怀着这样的苦闷,原就身染重病的李白终于还是熬不住了,他在病中将诗文交李阳冰编集。公元762年,宝应元年十一月,李白写下《临终歌》后黯然离世,被葬在安徽当涂龙山,和那些与他同样苦难的菊花葬在了一处。】

东晋。

陶渊明对他的结局并不意外。

反倒觉得能与菊花葬在一处,又葬于山间,对于李白来说或许是一个好的归宿。

而他日后也长眠于这山间,墓前种一株菊花,便不枉此生矣。

【我们最后再来看一看他的这首《临终歌》,大鹏在李白的人生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不止一次以大鹏自比,此绝笔也不例外,“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短短两句便概括了他的大半生,从一开始的“扶摇直上九万里”到后来赐金放还,李白也算是经历了大起大落,这一落便是半生。】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看到这里,苏轼没像之前那样眼含热泪。

李白走到这儿,他也说不上是何总结局。

至少李白是尽力了的,不管他做得好还是不好,相信他死前是无悔的。

而大起大落,自己不也是一样吗?

当初他与父亲、子由前往汴京,怀着的不也是远大的理想,而后一落千丈,直到现在,身处这荒凉海岛。

可这就是他的一生,无甚可悔。

好的,坏的,都是自己的。

【虽然半路遭受了挫折,但其遗风可以激荡万世,“馀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石袂。”扶桑是指神树,代表太阳升起的地方,这里代表的是帝王,“游扶桑”就是来到帝王的身边,没想到却受到了阻挠。】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隆基心中终于生出了些后悔。

只怕他这其中的阻挠,有一多半都是因为自己。

他这样的人物,自己忍让他些又如何?

不也曾经因为他的诗文而觉大快人心吗?

明知他没有坏心,何不花时间帮他一帮,再不然找个像贺知章那样的带带他,也不至于这般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