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1年,淳熙八年。

辛弃疾待在自己的稼轩庄园中,近来也时常读陶诗。

陶诗总能让人宁静下来。

其实他一开始并没有那么赞同陶渊明诗句中所蕴含的思想。

可随着年纪大些……

辛弃疾叹息一声,他得承认是在官场失意之后更爱读陶诗了,可这并不代表他认同陶渊明避世做法。

若是还有机会,他是还要上阵杀敌的。

他时刻谨记着自己不仅仅是个文人,更是一个将领。

【其次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不畏权贵的精神也影响着后世文人士大夫,比如说李白的“安能折腰摧眉事权贵?”】

【大多数文人身上始终都带着点傲气,多喜用品行高洁来形容自己,虽然不是绝对的,但是这样清高的态度是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许多的文人的。】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没错,“天生我材必有用”,他李白为何要向那些人低头哈腰?

如今这般自由,岂不快哉?

【另外陶渊明的诗文中的酒、菊、桃花等意象的影响,这个我们之前已经说过,这里就不赘述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的田园诗不仅是那个盛行玄学的年代中的一股清流,更是开辟了田园诗创作道路,和谢灵运一起开创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派,影响了后世王维、孟浩然、柳宗元、范成大、杨万里等一众山水田园诗人。】

1181年,淳熙八年。

范成大有些诧异。

他平日里虽也喜欢陶谢等人的诗,偶尔也会写一些田园小诗,但更加崇尚白居易等人的诗作,为何自己会被囊括在这山水田园诗派之中呢?

不过这般被提到,总比毫无建树的好。

心中这般想着,他已经打算好了,晚些时候回去拿出自己的田园诗看看,看看是否真担得起这名声。

杨廷秀也被提到了,有时间与他去封信吧。

而远在广东的杨万里也有此想法。

他一向看好范成大的作品。

但范成大写的山水田园诗还不如自己的多,若论起来有唐一代该有许多此类诗人才是,不过女子提到他二人也必有原因,或许后面还会再提。

【陶渊明咱们就已经讲到尾声了。】

【陶渊明,一个喜欢菊和酒渴望归隐桃源的纠结文人,他看似邋里邋遢,用葛巾漉酒,实则却有着精神洁癖,身逢乱世却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

【最后请允许我用周敦颐的一句话来形容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公元1042年,庆历二年。

周敦颐又听到了自己那篇文章中的又一句子,仍觉不错。

虽陶渊明与他所爱花不同,但他认为陶渊明也担得起此夸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