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

颜延之的心往下沉了沉。

他从巨幕出现没一会儿就开始心慌,说话也屡屡犯错,现在他终于知道自己在慌什么了。

只怕元亮不能再留在这地方了。

女子再三强调他不满现实,又不满将军取晋而代之,只怕现如今是两头不讨好。

此时正在风口浪尖,只怕他们双方都不会对元亮做什么,但是元亮却不好选择,他现在肯承认了,两边都不适合元亮。

元亮或许就真如他诗中所写的那样,适合于这山野之间。

晚些时候再与他谈谈吧。

【最后我们再来欣赏一首体现陶渊明诗意的日常生活的作品,《归园田居》其一。】

女子说完就开始朗诵。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辋川别业。

把生活过成诗,还得是孟浩然。

他除了未能达成入仕之愿,他的生活不知得多少人艳羡。

但王维也不能为他高兴,即便是受人艳羡的生活也不一定是他所喜欢的。

公元1099年,元符二年。

苏轼觉得自己与五柳先生之差便差在这一层。

他的诗词之中所表达的东西不如陶渊明纯粹,生活自然也不如他诗意。

但或许每个人的生活都是诗,只是人生不同,诗亦不同。

顺其自然,最好。

随着女子的声音停止,缓慢的乐声也跟着停止了。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陶渊明的诗听起来确实舒服。

【陶渊明的作品在当时不怎么受欢迎,他的好朋友颜延之在他死后为他写的《陶征士诔》中对他的高洁质量大为赞赏,但对他的创作就只提了一句“文取指达”,意思是写作时注重情感表达,就再没说什么了。】

东晋。

颜延之一时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也慢慢发现了陶渊明诗文中的好,虽还不太能表达出来,但他相信他回去重新审视定能给出不同观点。

于是他只好举杯,略带歉意地与陶渊明碰了下。

两人之间不用说,陶渊明也知道他想说什么,浑不在意地饮下了杯中酒。

【但是没有人能否定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

【首先是他的精神,许多文人在官场失意之后就会借陶诗以安慰自我,比如说我们先时说过的白居易、苏轼,还有辛弃疾等等,陶渊明相当于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