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这会儿还真没这个想法,在她看来,如今她亲生的几个孩子都在这里了,她唯一的女儿已经去世,外孙显然不会在意她那点私房,所以,若是顾巍分得公允,那么,她也会分得公允。

可惜的是,顾巍本来就没打算一碗水端平。

大凡做家长的,大抵都有一种劫富济贫的意识,哪个孩子混得比较好,难免希望他能提携其他兄弟姐妹一番。

顾巍的私房分了好几个种类,一个是顾巍收藏的书画典籍还有古玩之类的,一个是顾巍掌握的一部分田地和铺子,另外才是银钱。

这里头,书画典籍古玩什么的,顾巍暂时不会分出去,田地铺子大概也会留一点下来,毕竟顾巍虽说这些年在修道,但是修道这种事情也是很花钱的,这些都是顾巍的私房在支出,总不能都分给儿子了,以后自个要花钱都得找儿子或者是管着公中的儿媳妇要吧,那也太不像话。

因此,顾巍明确表示,他手里头的私房会分为十份,其中一份会留下来作为以后自己的日常开销,另外九份分出去。

顾巍话也说得很直接,顾衡这么多年来也没缺过钱,所以,他的私房里头,顾衡只能拿一份,而顾憬呢,作为长子,以后也是要给顾巍养老送终的,所以,顾憬这一房可以得五份,而顾慎,为了顾家,只能留在老家,以后他这一房的发展难免要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另外三份就是给顾慎的。

顾巍这般分配,只将杜氏气得几乎浑身发抖,真要说起来,就算是顾慎,从顾家得到的资源也远比顾衡来得多。顾衡这么多年下来,除了每个月有一笔月例,还没读书的时候是二两,读书之后是五两,除此之外,也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会有额外的收入。他在宫中打点,除了用了一部分他自己的月例,就是杜氏每次固定给他一些银钱作为打点,等到顾衡搞出了煤炉和蜂窝煤之后,他每年都能固定从内务府得到一笔收入,因此,杜氏不光不需要给他额外的贴补,顾衡每次回来,还会孝敬杜氏一些东西。

也就是说,这么多年下来,顾家几乎就没在顾衡身上花什么钱,何况是其他的资源。如今倒是觉得顾衡能干有钱有爵位,所以,顾巍这个做父亲的,就理所当然不需要给顾衡什么东西了!

顾巍既然如此,杜氏也便不客气了。她同样表示,祖上中的产业还有承恩公府的爵产,以至于顾巍一半的私产都落入了大房手里。以后顾憬起码也能继承一个侯爵的爵位,若是太子登基,说不得能原级袭爵,如此,自然也不需要她这个做母亲的如何贴补。她自个手上也有养老的银子,将来也不需要劳烦大房如何奉养,反正这么多年来,从儿媳妇管家开始,她院子里头的支出,都是从自个账上走的,因此,大房也不需要她如何贴补了。

杜氏同样将私产分了十份,这回却是大房只拿到了象征性的一份,另外八份,就给顾慎和顾衡平分。

顾憬跟姜氏被杜氏这一手弄得面红耳赤,却又说不出什么不好来,毕竟,长辈的私产怎么分配,本来就是他们自个的事情,你还想越俎代庖,帮着处理不成!

顾巍见杜氏一副怄气的模样,却也没吭声,这种事情,他就算是做丈夫的,也没有置喙的余地,除了在知道杜氏私产具体数目的时候有些惊讶之外,也就没有再说什么!

顾慎倒是有些意外,毕竟,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成了最大的赢家,不管是顾巍还是杜氏,在分配私产的时候,都额外考虑到了他的利益,这让他有些感怀的同时,又有些忧虑,父母这几年下来,渐行渐远,别人家夫妻是同床异梦,轮到顾巍跟杜氏夫妻两个,已经多少年不曾同过房了,如今根本就是相看两厌。

顾慎看了看这会儿已经恢复了镇定的顾憬,又看了看一直表现得非常无所谓的顾衡,想要说什么,最终什么也没说。他一个夹在中间的次子,这些年又不在京中,许多事情传到他那里,都不知道已经是第几手的消息了,在对很多事情并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顾慎自然不愿意随便发表什么意见。

至于顾衡,他对这些根本不在乎,就像是后世那位国民爸爸能说自己根本不在乎钱一样,顾衡差不多如今也到这个境界了!他早就财务自由,在这样的情况下,分家的那点财富对他来说,只能说是锦上添花,或者说,根本就是可有可无。这无非就是验证一下父母的偏心罢了。

因此,这边分好了家产,顾衡私底下直接就将这些还给了杜氏,表示自己对这些也没时间去管,所以,还是劳烦母亲辛苦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