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憬这些年有些偏狭,根本没想过,元后是他的亲妹妹,而二房三房分出去之后,说是元后的堂兄弟,但也是旁支分支,跟承恩公府的关系已经疏远了去,因此,他们真要算起来,已经不能算是外戚,如此,或许入阁不可能,但是中低层的官员却不会忌讳这点亲戚关系。

顾巍毕竟是人老成精,顾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是不可能出头了,而顾家又跟顾衡离心,在圣上和太子那里失分也比较严重,如此一来,扶持旁支已经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与其扶持那些血脉比较疏远的,不如将机会给自个的亲兄弟。

顾憬终究也是顾巍精心培养出来的,被顾巍点醒之后,也明白了这般做的必要性,只得认了下来,心中却总是有些不甘,他自觉自己无论是才学还是见识,都胜过同龄人,但是,一方面是遇上了堪称妖孽的弟弟,另一方面,又因为自个是外戚,所以难以发挥,这让他束手束脚,甚至心中有的时候会生出一些堪称疯狂的念头。

顾巍先是找了京中的族老给自家三兄弟分了家,然后二房三房很快就搬出了承恩公府,为了儿孙的前途,就算是家产少拿一些也没什么,何况,这么多年下来,二房三房花销都是公中出,也积攒了一笔不小的私房,手里头也有一些私产,只要不胡乱作为,怎么着都能过得不错。

年长的一辈分了家,之后就轮到小一辈了。之前顾衡成亲,顾慎从老家过来了,毕竟,嫡亲弟弟的亲事,自个这个做兄弟的不露面,难免有些不像话。

只是顾慎回来之前,压根没想到,自个离开了这些年,家中的气氛发生了这么大的改变,尤其是顾衡这个弟弟,俨然并不将自己当做是顾家人,而杜氏似乎对此并无什么反对之意,这让顾慎有些看不明白。顾慎这边还纳闷呢,结果顾巍就表示,如今他们年纪都不小了,最小的顾衡都成婚了,以后在自个的小家也是一家之主。所以,干脆就分家吧!

分就分吧!顾慎对此意见也不大,反正他以后就常年留在老家,京城这边的事情,他本来也管不着。

顾巍直接按照规矩将他这一房宫中的资产都分了下来,顾憬得了七成,顾慎因为留在老家,算是给顾家做出了一定的牺牲,因此得了两成,而顾衡只得了一成。顾慎对此有些不好意思,表示平分就好,而顾憬呢,也表示可以从自己所得的那一份里头拿出一成来补给顾衡。

问题是,顾家的财产再多,比起顾衡来说,还是差了不少的,何况这里头,正儿八经的现银其实并不算多,更多的其实是那些不动产,庄子铺子之类。顾衡也不在乎这一成的财产,因此,即便是顾憬和顾慎纷纷推让,顾衡还是表示,这样分就很好。

顾巍并没有因此觉得欣慰,事实上,在顾巍看来,要不是有杜氏在,顾衡只怕连另一成都不想要,直接净身出户,省得以后还有别的麻烦。

将公中的财产分了下去之后,顾巍干脆准备顺势将自己的私产也分出去一部分。而杜氏呢,也表示,自己如今年纪不小了,趁着如今还没有糊涂,也将自己的私产应该如何分配先定下来再说。

第44章

杜氏要分私产, 顾巍也就罢了,他对自个媳妇的私产并没什么兴趣。杜氏当年进门,嫁妆明面上也就差不多八千两左右, 放在书香门第, 其实已经算是不少了。他们这样的人家, 就算是真的有钱,但是在嫁娶之事上,很少会真的露富, 这并没有必要, 而且很容易会让人怀疑收入来源。

杜氏嫁过来就是宗妇, 因此当年顾家的聘礼就有四千两左右, 然后杜家再补上四千两,这些就是明面上杜氏的嫁妆数量。当然, 私底下不放到官府备案的压箱银还是有的。这年头,大户人家的女子出嫁, 恨不得连寿材都准备好, 以表示嫁过去之后,不会用夫家的钱财, 如此在夫家才会受到足够的尊重。江南那边, 嫁妆尤其看重,因此,真有那等女儿生得多,以至于为嫁妆的事情发愁的人家。一些人家甚至不得不考虑着找个好女婿,让年纪差不多的姐妹作为媵妾一块嫁过去,如此就能省掉一份嫁妆。

杜氏也是名门出身,明面上的嫁妆不算多,但是她善于经营, 加上这么多年下来,各种人情往来,还有宫中的赏赐,下面子女的孝敬,折算起来,都是一笔不小的钱财。

不过,顾巍自个在这方面也不差,他自己私产也很丰厚。别的不说,每年宫中的赏赐,圣上总不见得光给丈母娘,不给老丈人。皇后在的时候同样如此,不能只给亲娘,亲爹就不管了!

但是顾憬就心里头有些打鼓,杜氏当年也是很疼爱顾憬的,只是顾憬后来跟着顾巍读书之后,渐渐就跟杜氏疏远了,尤其是自从顾衡出生之后,因为皇后,东宫,还有其他的事情,顾憬跟自个亲娘就不再是一条心了。杜氏对大儿子和大儿媳妇显然都有些不满,因此,她要分配自己的私房,显然大房很有可能要吃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