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页

快到家的时候,一直没吱声的魏潭突然问:“咱村西头的那个光棍老王,说媒了吗?”

“哈哈。”魏俊海好笑道:“老王都多大了,四五老十,三脚跺不出个闷屁来。还是外来户,在咱这边没个亲戚。谁愿意放着村里年轻后生们不要,去找他成媒啊。”

魏俊海笑完,又说:“不过等着咱村里再富一点,说不定真有别的村里寡妇啥的愿意成他。”

一路说说笑笑,到了魏建岭家。

魏俊海帮忙把东西给魏檗提进去。魏建岭看到魏潭,惊讶道:“诶,你咋这时候回来了。”

魏潭只说“有点事儿,顺路回来”,却不说什么事情。

魏俊海有眼力见儿,给他二叔二婶子打了招呼,就告辞走了。

等魏俊海走了,魏潭才说:“县里高叔那边说缺人,让我提前来上班。我把行李都带回来了,到6月30号再去学校拿毕业证就行了。”

魏潭指了指一包打包好的行李,跟魏檗说:“把你放我那里的行李,也给你捎回来了。”

“一些不值钱的东西就没有带回来。”魏潭一边拆行李包一边说:“还有一些,吴老师让我捎给你们的省城特产。”

省城特产也不多,只是两盒点心,两盒特产猪蹄。但……但……这哪里是礼物多少的问题啊。

魏建岭和韩云英全愣了。韩云英听魏建岭回来说过魏潭女朋友的事情,她搓着手,不确定的问:“是,是秀秀的妈让带的?”

“对啊。”魏潭点点头。

“这个,那个。”只是省城里的几盒礼物,韩云英已经觉得窘迫极了。自己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咋和省城里的大教授扯上关系了呢,还要搭亲家。

她问:“咱要准备什么?要不,咱打几斤白面,你回学校拿毕业证的时候给人家带过去。都是自己地里产的,好得很。”

魏建岭不同意,觉得几斤白面,人家家还能没白面。

他把韩云英拽进屋,叽叽咕咕两个人商量去了。

魏潭把行李收拾好,趁他爹娘在屋里说话的功夫,跟魏檗说:“高叔还记得你。不过,他不太赞同你做生意。按我的意思,你那个企业,干起来之后,最好也慢慢找个人帮你打理。”

魏檗微微皱了下眉,心底有些不愉。魏潭突兀的带高秀秀“见家长”,果然是要把我们家里制种子、做生意的事情,透给高昊。

她之前不明白魏潭这么做的目的,现在却突然明白了。

八十年代,大家趁着东风而起。一些后来全国知名的企业,比如辣椒酱、炒瓜子的创始人,最开始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八十年代看到商机,一步一步做了起来。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和,虽然农村户口但非常有经济头脑未来可期的农民,给人的观感,在其他人心里的分量,是完完全全不一样的。

特别是高昊,他的位置,让他更直观感受到市场浪潮的冲击,两者的分量,在他心里,更是有天差地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