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页

田里的缺口本来就不是闭紧的,现在涌着涓涓细流。李锦年把缺口开大一点,好让田里多余的水能快点流走。田里的水本来到秧苗的一半位置,等李锦年把周围都检查一遍,稳固一下田埂之后,水已经下去一半了。过多的水可能使秧苗腐烂,过少的水不能让秧苗好好吸收营养。现在的水高度刚刚好,正是时候把缺口堵实一点。

弄好之后,李锦年先回趟家把锄头放下,交代大海几句就往李大山家走去。李大山家的男人们也刚从田地里回来,看到李锦年到来连忙拉他进屋坐坐。

“大伯,是这样的,我想把我家的地旁边的荒地买下来,应该怎么做”。李锦年坐下后不好意思的问到,实在是他不知道那地能不能买,而原身更是不了解这些杂事。

“锦年,你要买地,可是那边的地就是种不出东西才荒掉的,你要是想买地可以去买点肥地。”李大山吃惊的说到。

“大伯,你也知道,肥地现在哪有人肯卖呢。更何况我就是想买来种点果树,也不用太肥的地。”李锦年解释到。正是因为人们喜欢肥地,当初李家卖田地的

时候,才会卖得那么快。

“你要种果树哪用得着那么多地,随便在院子里栽几棵不就够吃了吗。而且种地你还要交税,根本划不来。”李大山再三劝导。

经过李大山一家人的一番劝告,虽然知道他们是好心,但李锦年依然不改初衷。看他的样子,李大山最终决定带他到村里的里正那里去看看。

里正住在村头的老槐树下面,穿过村子里的一条道就到了。里正名为李启明按辈分算是李锦年的爷爷辈。按原身记忆里是平时一般不管事,一但有事却是个公正明理的老头。

里正家的大门打开,从院外能看到他正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而坐在一边的老妇人则在搓麻绳。李大山在院外喊了一声,注意到他们的里正则招招手让他们进来。老妇人则进屋去倒两杯水过来。

李锦年跟着李大山站在里正的前面,听着李大山说明他的来意。里正听到李锦年要买荒地后和李大山是一样的反应,仔细看着李锦年后,同样问了几个问题。李锦年如实回答后,里正就用他那充满智慧的眼神赞赏的看了眼李锦年。又确保他能交上税后,里正就同意他买下那片荒地。接下来只要里正和李锦年到衙门证实登记一下就好了。

时间宜早不宜迟,春天正适合栽种。刚好最近没有什么事,里正就让他家儿子李大郎拉上村里唯一的一辆驴车带他们去县上。李锦年感慨里正老当益壮的办事速度。自己忙辞别大伯,先回趟家交代一下。李锦年回家匆忙交代大海和小杏,让他们煮饭小心火,在家注意鸡仔和山羊,有事就到大奶奶家。之后拿上钱财肥皂迅速赶到里正家,刚好坐上出发的驴车。

李家村只有里正家里有驴车,平常里正的大儿子李大郎也会载村里的人去县上,只收取三文钱。这会坐上驴车,李锦年本着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处处帮扶里正。惹得里正在心里越发赞扬李锦年。

到了镇上,李大郎先去停靠驴车。李锦年扶着里正往衙门走去。衙门在县上最繁华的街道的尽头。登记田地这种事不用找衙门知县,只要找管理土地的业务长官就好。刚好里正认识这个业务长官,一切都变得简单极了。最后等李锦年交上五两银子的买卖土地费,那片荒地及附近大约三十亩地都是李锦年的了。拿上那张土地证明,李锦年小心翼翼的折起塞进怀里。

辞别了长官,李锦年扶着里正走出衙门时,李大郎已经在门口等着了。此时已经是午后未时了,李锦年早就饿了。李锦年拉住要往回走的里正和李大郎,请他们到乘风酒楼吃饭。

李大郎忙说:“不用不用,现在回家刚好能吃上晚饭。”

“大伯这样说让小辈怎么能答应呢。今天先是里正愿意帮锦年跑一趟县衙,大伯又不嫌辛苦一路赶车。锦年心里非常感激,只是吃顿饭而已,就不要推辞了。”

李大郎继续说到,“那也可以买几个包子吃吃就行了,这大酒楼太贵了,还是……”

里正看李锦年是真心想请他们到酒楼吃饭,而且看他买土地时一点犹豫都没有,出手就是五两银子。看出他应该身上有钱,就打断了儿子说话。“既然锦年这么说,那我们就去吧。刚好老朽听闻这里的东坡肉肥而不腻,松软香甜,早就想来尝尝了。”

李锦年笑到,“那东坡肉确实滋味鲜美,您可以多尝尝。”

说完,一行人步入乘风酒楼。!

第11章 生意

乘风酒楼早已不是李锦年第一次来时的冷淡场面了。此时人声鼎沸,香气扑鼻。张掌柜一眼看到李锦年和两位似乎是长辈的人踏进酒楼,连忙吩咐丁小甲前去引座,带到二楼雅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