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4.治人治水

把豪强们的子弟吸收到朝廷中来,让他们参予政权的建设,既能使豪强们与长安朝廷进行利益绑定,又能让他们在长安留有人质,是朝廷常用的法子。

寇恂对此加以肯定,又说道:“陛下可施恩,但不宜过分,以臣看来,除了施予其利,还应向彼等索取,才能两安。”

皇帝笑道:“卿之意,朕明白了。”

这就像加入黑帮,除了让他们得到加入黑帮的好处,还应该向他们要投名状,要保护费,双方进行利益交换,这才是常理。若是只给他们好处,既容易使那些豪强骄纵,也容易让人不安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双方合作,必要都有所图,才能长久。南阳豪强因为与邯郸关系紧密,心不自安,皇帝应向他们要价,给他们一个所谓“破财免灾”的机会,让那些人出钱出力,买个心安。

等到他们向皇帝出了这个价码,便会认为双方的交易完成,协议达成,朝廷不会再找后账。

这里面的心理学比较复杂,好在刘钰在上一世研究过相关的内容,因此没等寇恂说完,便领会了他的意思。

“陛下,治水修渠,需钱万万,正是一个机会。”

怎么要这个价是一门大学问,肯定不能明着要。毕竟皇帝不能吃相难看,否则难免惹人非议。双方都要保有面子,治水最好不过。

治水向来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朝廷与豪强在这上面进行一次合作,双方既能暗中完成交易,又能博得好的声名。何况治的是南阳的水,受益最多的也是这些人,他们虽然此时出了钱财,日后得到回报的也是他们,豪强们心里不会太过抵触。

当然这番操作还是有一定难度的,需要主事之人有足够的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

皇帝道:“此事由寇卿首倡,以朕看来,唯有卿作这件差事最是合适。朕便以卿为太守,为朕安定南阳。”

寇恂拜道:“臣遵旨。”

寇恂本来新任大司农,这个官职听起来比一郡太守要重要得多,但是此时长安朝廷的大司农早已今不如昔,许多职能都转到了户部,在以后也会逐渐被架空,虽然位高,但是权轻,想必寇恂觉得不能在这位子上充分发挥才能。

南阳治水之事寇恂在朝堂上不说,非要追着皇帝到宫里私下里说,一是有些话在朝堂上不太好说,再就是他要当面向皇帝表达,他有意于南阳太守这个位子。

皇帝不只是猜到了他的想法,而且也确实认为寇恂能胜任这个位子。寇恂的见识十分高超,可以说有萧何之才,邓禹对他的评价很高,认为他有宰辅之器。

在建武汉时,寇恂便是冯异之外的另一个救火队员,冯异是在战场上救火,寇恂则是在郡治上救火,一有难治之郡,刘秀第一个便想到寇恂,而寇恂总是能超额完成任务,交上一份远超刘秀预期的答卷。

他任河内太守时干得十分出色,在郡中的威望非常高,以致于皇帝刘秀都对他有所忌惮。

刘秀当时初登大宝,地位不稳,更兼严重依赖河北集团,故此多少有些不放心寇恂。刘钰则不同,此时他地位稳固,不可动摇,再加上寇恂在长安朝廷是孤身一人,没有派系,对刘钰完全造不成威胁,故此可对他放心使用。

皇帝道:“大河改道,青州、徐州、豫州皆受其害,日后朕要择机治理,此事干系重大,应早谋之。卿要将此事放在心上,除了治理南阳一郡之水系外,要为朕培养治水之才,积累经验,待到天下一统,咱们君臣便干这件大事,让大河莫再为害百姓。”

寇恂拜道:“陛下心系天下,远见卓识,欲为大汉定万世之基业,百姓得陛下为其主,何其幸也。”

由于各种问题地址更改为ida请大家收藏新地址避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