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臾,他在另一边与一同僚相会。

“那边有个考生,看上去?有些水平。”

二人闲聊时,该监考官不由提到。

“其他人才刚读完考题,尚在苦思冥想呢,那位考生已经下笔了,而且十分干脆,许是要?比别人起码早半日作完。”

“是吗?”

另一位同僚却不甚认同。

他道:“这就下结论,未免草率。答得快,又未必是答得好。

“届时考官拿到卷子,只?会看题目作得如何,又不会看这考生是花了多久作出来的,争先有什么意?义?

“何况,考官阅卷,虽然不会直接看到考生的考卷,但?誊录官誊录卷面时,如果考生的涂改、错字太?多,是很容易抄错的,也会影响成绩。

“卷面整洁、字迹美观,也是考试的一部分。你说的这人,能这么快就答卷,想必是未打草稿。

“他若不是第一回 参加考试,不清楚其内情,便极大可能是骄傲自负,对自己过于有信心。

“如此一来,卷面一旦落定,即使后面发现错处,修正也难了。”

说到这里,这同僚摇摇头,说:“相比较于自诩才高、落笔即成的高傲学子,我倒更欣赏那些谨慎踏实之人。

“考试要?考整整一天,何不细细推敲修改,等写到最?佳水平,再细细誊抄?何必为了争这一时半刻的先人一步,去?行更容易出错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