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考生,钻研的究竟是圣贤之道的真谛,还是科举会出什么考题?

包括他自己……

先生在室中徘徊数圈。

他走回桌前,想姑且先评个成绩。

可是他笔划一横,想打个乙等或者丙等,然而笔落下,又想改成甲等,然而刚改了两笔,他又想涂掉,改成丁等。

他从来没有批到过这种作业。

学童多是十岁上下的少年,想法都是很简单的,往往写一篇小论,就跟要他们命一样,一个个不是掉书袋子、写些迎合先生的粗浅之言,就是大道理一套一套反复写十遍,能把结构写完整就算好的了。

这还是第一次,他看到一篇真正有自己思考的东西。

况且,温闲平时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全然想不到他会有这等深沉的想法,尤其他对世事有如此体察,着实令人惊异,可谓以微见大、一叶知秋。

温闲这回愿一改平时的腔调,将自己的想法真实地写出来给他这个先生看,未尝不是对他这个先生的极大信任。如此一来,他为人老师,又怎能轻易践踏学生的信任呢?

百般纠结。

几乎到了后半夜,先生才终于下定决心,在这份作业上,用朱笔批下成绩……

“姐姐,你今日怎么魂不守舍的?”

这日,妹妹自己一个人无聊,便跑来找谢知秋。恰逢谢知秋课间小歇,她就高高兴兴地留下来,在姐姐身边折纸玩。

不过,她很快注意到,谢知秋今天有些不同寻常。

以往,姐姐休息的时候多半在看书或者练字,可是今天,她眼见着谢知秋手持一本书,却半天没有翻上一页,即使听到了她的声音,也像是没回过神来。

知满伸出小手,拽了拽姐姐的袖管。

“姐姐?”

谢知秋一顿,思绪重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