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页

正在这时,黄河四鬼回来报告,据说两天前有人看到一个老丐带着三个孩子离开了宝应,走的是去往临安的方向,能够在城门附近打听到这个消息还是因为其中的小女孩活泼可爱,让人记忆深刻。

两人一合计,无论消息真假,追上去看看再说,只要能救下小公主,便是大功一件。

至于师弟侯通海,若是还侥幸活着,只能找江湖前辈出面和丐帮说和了,若是死了,那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以后想法子报仇便是。

第七章 在那遥远的小村庄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杨康站在一艘普通的游船上,看着眼前的湖光山色,一时兴起,不由得轻声吟诵起来,他的声音虽低,但还是被船头的孙不二听到了耳中。

这首《题临安邸》自从题写在西湖旁酒肆的墙壁上之后,便被传唱至今,诗中形象的描述了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现状,实在是政治讽刺诗的杰作。

这首诗成于绍兴年间,正是高宗赵构掌权时期,这位皇帝最擅长的是书法,最让人记忆深刻的是重用秦桧,杀害了岳飞,由他在位期间向金国求和成了朝政的主旋律,难怪会被士子讽刺。

此时是南宋嘉定五年,宋宁宗赵扩在位,这位皇帝被评价为智商不高,容易被大臣蛊惑,先是被韩侂胄操控,后又被史弥远专权,但总算还有点气节,进行了一次不怎么成功的北伐,最后仍旧以割地赔款的和谈作为终结。

孙不二听到金国小王爷念诵这首诗,想着如今朝廷的状况,心情不由的郁结起来,她虽是修道之人,原本应该清心寡欲,但久在江南,在心里自然偏向于南宋。

她不知道这是杨康的无意为之,还是有意讽刺,心里不免有了些隔膜,看着杨康也不那么可爱了,眼前的孩子虽是汉人,却是金国小王爷的身份,这让孙不二更加的纠结。

游船在西湖上荡了一圈,孙不二以有事为由结束了这次短暂的临安之旅。

杨康并不知道他偶尔抒发一下情绪便得罪了这位师叔,可见处处无小事,想要人情练达,便要随时注意周围的细节,否则得罪人了还不知道。

孙不二把杨康留在西湖北岸葛岭上的抱朴庐后就独自离开了。

抱朴庐是一座道观,因为道家前辈葛洪在这里炼丹而闻名,葛洪是东晋时期有名的道士和医生,著有《抱朴子》一书。

此时抱朴庐归张伯端创立的金丹派南宗所有,在这个时代,张伯端要比王重阳的名气大,是道教南宗的开山鼻祖,因为和王重阳一样都提倡“三教合一”的思想,金丹派和全真派在以后逐渐的合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