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承天门:大兴宫正门。

2太极门:大兴宫南门。与太子东宫,相距甚远。

情憾深铸各别伤

杨广那夜果真去了永安寺。

大约萧氏对太子临时起意的驾临也会欣然奉迎的,一夜恩爱,白日里原本所受的屈辱也在此刻冲散殆尽,再不会记恨。

他们是否在母后梓宫前欢好,升平不知。他们一个是母后最疼爱的桀骜皇子,一个是代表母后娘家的梁国公主,如今想来,即便是欢好了,母后也是乐于所见的,哪怕他们的行为再不合时宜,也是值得谅解的荒诞。

升平不可避免的还在朝堂上与杨广见面,强迫她来的杨广常常紧皱浓眉,顺从他意的升平则总是面无表情的望向窗外。

那是一段尴尬而又难熬的同处时光,他和她都如此认为。

朝堂上自以为重新得到权势的独孤陀滔滔不绝诉说李渊那个逆贼罔顾两疆协议频频骚扰大隋边民。他和她皆无心听讲。

满堂文臣武将听得兵报无不义愤填膺,更有谄媚朝臣不顾宝座上端的杨广窃窃议论可由独孤郎中令长子独孤延福带兵镇压李氏叛贼,以示大隋朝煌煌国威,此言一出,附和之声更是不绝于耳。

独孤陀亲信遭贬,此时正是他广纳党羽的绝佳机会,那些谏言的臣子也许正是出于他的煽动才有胆大妄为大举动,这点,杨广知道,升平也知道,可他们心中却并不在意。

杨广冷眼坐在皇位上对下方朝臣的纷纷议论保持不睬,只是想着心中所想淡淡笑道,“进来秋意甚浓,本宫突然想要去江南领略美景,郎中令如若觉得李氏逆贼行事不妥,不必废那些堂皇周章,大可自行前往河东督战,本宫定会奏请父皇恩准郎中令亲率大隋军队前往,如何?”

独孤陀面色铁青径直向前一步:“如今边疆不安国之未定,太子殿下此时去江南游乐不适时宜。”

杨广回首侧眸扫扫升平低低道:“合时宜的事,有人不愉悦,本宫只能想些不合时宜的事来逗她开心。”

升平身子一震,佯装不知杨广话中意思,故意板起面孔不肯理睬他的调情。

此番二人眉来眼去却惹恼了为朝堂劳心劳力的独孤陀,他几乎要为大隋朝耗尽所有心力却被“知情懂意”的两个奶娃娃败坏了,不免有些气急败坏:“太子殿下此去江南;车马费时,路途迂长,来回必然惊扰百姓,太子殿下怎能放国事在一边只顾自己尽情玩乐而劳民伤财?”

杨广睨了独孤陀下颚苍白须髯,“既然车马费时,那就修航渡好了!”

“修航渡出行,可是皇上的旨意?”独孤陀当然知道中风的皇帝杨坚不会允许杨广这样胡作非为的举动,但他的逼问着实戳了杨广心中短处:“本宫现在手握着皇帝的御玺,想必舅父不会不知道吧。”

手握御玺的杨广可以完全不必在意朝堂上的群臣,他被朝堂压抑多年的心性何止是升平不曾看过的?此刻的杨广需要朝臣的膜拜,需要百姓的敬仰,自幼佯装贤良温润,心中时时刻刻觊觎那个皇帝高位的他,诸多隐忍只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立于万人之上指点江山,如今他做到了。大隋天下尽归,人心平定,再没有必要掩饰自己的野心和轻佻。

升平闻言陡然回首,晨光中的阳光面色冷峻,发髻上的太子朝冠巍巍金光耀目,浓重的眉眼射出的冰寒刺骨的目光,连下方的独孤陀都不自主败了气势,两人对峙,孰胜孰败轻易见了分晓。

大隋隐蔽祸乱已然沉寂,杨广再不想用独孤家势力。算计对策皆掩于尘土,独孤陀开始惊讶东宫新君的桀骜反骨。

如此巨大间隙杨广和独孤陀俩人都悄然已察觉,只是如今搬到朝堂上明目显露,便笑了昔日旧敌。

独孤陀不由忿忿然,掀朝袍向前跪倒,倔强的面容暗示话中深意:“太子殿下请三思而后行,如今蜀王秦王都已归朝,兄弟三人相聚,太子行径应作出兄长表率。”

升平蹩眉偷眼看舅父,即便如她这种朝堂外人也知,此时提及杨俊和杨秀分明就是在威胁杨广,言下之意,若杨广不肯顺应独孤陀所求之事,他也会更替东宫,轻易颠覆了杨广手中权力。

到底是独孤家的人,如今竟敢欺他们兄妹身边已无尊长,趁大行皇后尸骨未寒不及百日,皇上杨坚仍卧床不起之时,将杨广和升平如此欺辱,料是杨广咽不下这口气的,升平关切回头,正瞥见杨广唇边轻轻扬起诡异笑容:“舅父说的极是。“

杨广转头望了望升平顿了一下,眼底真真实实浮起一层戾气,深深吸口气,再回过身对视独孤陀时,神情已如常态:”即便如此,本宫会奏请父皇,平服李氏逆贼可以委任独孤延寿为骠骑将军领军代本宫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