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页

李思浅递了另一份给宋太妃,柳夫人指着列在头一个的名字笑道:“我觉得这个好!我见过几回,脾气好得很,主意又极能拿得定,家里人口简单,他阿娘也是个厉害的,为人却和善,虽说贫寒些,这不算什么。”

“我也觉得这家好。”宋太妃点头赞成,“这孩子跟宗哥儿认识,到我们府上去过好几趟,确实是个有主意的,玉姐儿那孩子,就得嫁个主意定的,才不至于被她折腾的乱了方寸。”

“那就这一家吧。”李思浅利落的出奇,“干娘身份太高,就烦劳夫人走这一趟吧,到他们府上递个话问问吧,愿不愿娶玉姐儿,只随她们愿意还是不愿意,我和陛下半分强求的意思也没有。”

“你放心!”柳夫人慡利答应,宋太妃捏起节略,又看了一遍介绍,叹了口气道:“都说一个好媳妇,三代好子孙,这赵家,可惜了!”

第461章兄妹

柳夫人忙拉了拉宋太妃,李思浅看着柳夫人的手笑,宋太妃拍开柳夫人的手,“浅姐儿是我自小看着长大的,搁她面前,有什么不能说的?你也太小心了,好在你闺女倒不象你。”

柳夫人被她这一明说,有几分尴尬,“瞧瞧你,这是依老卖老!再怎么说,娘娘现在是娘娘,这礼节规矩得守好,阿慧那丫头从小就无法无天,要不然也不能跟娘娘投了脾气!”

“说到这个,今儿田夫人怎么没来?”宋太妃问李思浅,李思浅忙笑道:“阿娘那脾气您还能不知道,她最不喜欢应酬外人,除非非来不可,不然我要是把她请来了,她要抱怨好几天,今天这事,我可没敢请她来。”

“那倒是!其实我也不愿意应酬外人!”宋太妃真真假假的笑道。

“请您来,还不是为了玉姐儿这门亲事,得请您拿个主意?这件事阿娘帮不上忙,她对京城各家各族不熟,别的人我又信不过,只能烦劳您和柳夫人了。”李思浅忙解释。

“那倒是,这京城里,但凡有点家世的,就没我不知道的。”宋太妃对这一点很骄傲,柳夫人忍不住笑起来,三个人又说了一会儿话,李思浅起身将两人送出殿门口。

几天后,赵家请了黄相公做媒人,依规矩上门求亲,半年后,玉姐儿十里红妆下嫁赵家。

端木华平定内乱回到京城,北边韩家往南推开的步子就停了下来。端木华和诸臣议了几天,也不再往北调兵,两家虽没有明说,却默契的停了兵,各自休养生息。当年,广川王病故,端木华辍朝十日,以子侄身份在京城守制,二十七日孝满后,却没有挑嗣承继广川王一脉,广川王爵位,也一并到此为止。

一年后,李思浅又怀了身孕,这一年,常山王小高为主帅,李思明为副,统领大军南下征讨南周,势如破竹,不过几个月,就灭了已经千疮百孔的南周,小高和李思明带着远嫁南周为太子妃,做了皇后又被废,几生几死的宋叶盈回到京城时,李思浅刚刚生下长公主福姐儿。

福姐儿的到来比灭了南周更让端木华高兴,连带对南周诸人也格处优厚。

福姐儿一生下来个子虽小,却珠圆玉润,头发乌黑发亮,又长又密,特别爱笑,就是睡着,也常常咯咯笑几声。

上上下下都连奉承带夸奖,说长公主福姐儿是福星临世,李思浅听听罢了,端木华却觉得他家福姐儿就是福星临世,自从有了这个好闺女,连朝里最让人隔应的几个御史面目也没那么可憎了,这不是福星是什么?

桐哥儿对这个妹妹新奇过后,爱不释手,可惜他已经进学了,每天天刚亮就得起c黄,打坐吐纳上早课,连武带文,每天课业沉重,能过来陪妹妹的时间有限,多数时候,他过来时,妹妹正好睡着,桐哥儿一连几天见不到醒着的妹妹,急了,耍了诡计支走奶娘,伸手把妹妹抱起来,一边晃一边叫:“妹妹醒了!”

福姐儿被他吵醒,迷迷糊糊睁开眼,扁扁嘴,打了个呵欠,一歪头倒在哥哥肩膀上,又睡着了!

这回桐哥儿怎么晃,福姐儿也不醒了,奶娘一边笑一边接过福姐儿,陪着小意柔声细气哄桐哥儿,“公主还太小,要是睡不好要生病的。”

“你告诉妹妹,让她明儿晚点睡,等我回来再睡。”桐哥儿垂头丧气,奶娘哭笑不得,只好点头,这么大点孩子,让她告诉,她告诉了,她听得懂吗?

等福姐儿能自己抬起头时,这作息时间还真和桐哥儿凑上了,中午晚上吃饭时,福姐儿都是醒着的,桐哥儿大喜过望,抱着妹妹忙的顾不上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