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页

但若是继续这般两地分居地过,不说秀红愿不愿意,就是他也舍不得,就想着赶紧跟缪娟摊牌,他想好了,就算缪娟不再年轻,可她工作好,气质好,再找个男人嫁了也不是那么难的事,女儿那边,他可以多给些生活费,如今他已经是副教授职称,除了工资外,以后的奖金和论文稿费也会比以前多好多,不说非常宽裕吧,比以前肯定要好些。

小弟也说了,如果需要钱可以跟他讲,虽然被弟弟的贴补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但为了能留住媳妇,也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老刘一愣,“这样啊,没事,我再问问别人吧,”轻轻一叹。

“不好意思啊,刘哥,这次没帮到你,”

老刘摆摆手,“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总不能因为我那几个不孝子,让你们一家四口继续过着夫妻分居,骨肉分离的日子吧,买不到才好,买不到他们也就不折腾了,”又是一叹。

“你家那四合院卖掉了?”

“还没,跟中介那挂着呢?哪那么好卖的,四十多万块钱,买几套新房都够了,谁买我家那旧房子,老陈家也是赶巧了,”

“我倒觉得这楼房住着不如平房舒坦,你那院子虽然老了些,但收拾的不错,还有个菜园子,随便种点菜,能能省不少菜钱,他们怎么就这么想不开,非要住楼房呢?”夏嵩山跟着唏嘘道。

“随他们去吧,那菜园子有跟没有一样,个人都说忙,饭都懒得烧,谁有空收拾菜园子,分开也好,省的见面就吵,吵的兄弟间的感情比纸都薄,我也懒的去管,”

老刘有三个儿子两个女儿,家里老房子不算小,两进四合院,房间加起来就十好几间,挤挤倒也能住下,但大儿媳小气刻薄,二儿媳也是个心眼比煤球还多的主,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妯娌两那是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听说他想将集资房给小儿子结婚用,便都闹了起来,都想住新房,都想要独立空间,都不想跟人同住一个院子,一点隐私都没有,为此二儿媳也撺掇的老二要买单位里的集资房,钱自然让老刘来出,都是亲儿子,不能给小儿子买新房,让其他儿子住破房吧。

老刘哪有那么多钱,二儿媳就说要卖四合院,三月份时,他们邻居老陈夫妻被儿女接到国外去住,老房子便挂出去出售,卖了42万,两个媳妇便动心了,他们家院子跟老陈家一般大,人家急卖都卖了42万,她们这个扯扯皮,卖个44万没问题,大小姑子已经嫁人,44万三个儿子分,一家分将近15万,单位集资房六七万便能弄个两室一厅的,加点钱就能换个三室一厅的,一家一个孩子,怎么都够住了,剩下的钱存起来留着急用也是好的。

老刘原是不肯的,但被三个儿子两个媳妇轮番地闹,也烦了,再加上老伴去世,他有些心灰意冷,对儿女们也寒了心,就想赶紧把房子卖了,落个清净。

“刘伯伯,你家的四合院在哪片区?”顾元琛突然问道。

“离这不远,出了大门,骑车也就十来分钟的路,”

“我能去看看房子不?”

“你想买房?”

“有这个打算,”

“我家那房子年数有点长,很多地方都已经破败了,”老刘有些不好意思。

“先看过房子再说,”

因住的近,趁着午休,老刘便带着他们去家里看房了。

朱门黛瓦,这是一所典型的清代四合院,走进大门,转过屏门,绕过二院就进了内院,院子有些乱,正对院门的北面是三间正房,两明一暗,东西各有厢房三间,南房两间,院内铺着青砖甬道,连接各处房门,每间屋前均有台阶。

院子里种着一棵老石榴树,老京城人喜欢在院子里种石榴树,意味着多子多福。

这本是起到风水眼作用的石榴树却因树下堆积的杂物太多,坏了风水,以至于住在院中的人多口角,多纷争。

顾元琛将二伯母叫到一旁,“二嬢,你觉得这院子如何?”

“啥意思?”

“你不是要腌酸菜卖么?总得找个腌菜的地方,农庄不行,太远了,运过来成本太高,倒不如在京都这边弄个加工点,后院空间大,就在后院腌,前院么?你厨艺好,咱又不缺新鲜食材,将这院子修缮一番,开家私房菜馆,你说怎样?”

“开私房菜馆?就我这手艺?不成,不成,”二伯母直摇头,就她这手艺,放在村里都不够看的,哪能开饭店。

“一准行成,你不信自己的手艺,还信不过咱家这叼嘴丫头么?”顾元琛将夏沅扒拉过来,捏了捏她粉嘟嘟的小嘴说,“饭菜好不好,一看食材,二才在手艺,有我和沅儿帮你寻摸食材,你怕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