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页

真知道错了,昨日进山砍柴谭振学就告诉他挨罚的原因了,不该仗着读过几本书就卖弄肚里的墨水,意不对境,张口就来,自以为学富五车,不过闹了场笑话罢了,他惭愧道,“父亲,儿子以后万不敢随口就背诗了,你给我次机会吧。”

“成,既是不想背诗就讲课吧。”

谭振兴松了口气,然而心还没落到实处,但听谭盛礼道,“桃在露井上,李树在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身相代,兄弟还相忘。振兴,你说说这话为何意?”

谭振兴懵了,好端端地怎么考起经义来了,他哪儿知道什么意思啊,他绞尽脑汁地想了半晌,想得脊背直冒冷汗。

他不懂文章释义,以他心思判断,谭盛礼在翻旧账,先是作诗,接着就该提他不友爱兄弟背地数落他们坏话的事了,想通这点,他好像明白了点意思,惴惴不安道,“兄弟好像李树和桃树,有棵被虫咬,其他树也会遭殃。”暗示兄弟要互相依偎互相扶持,而他作为兄长却……

谭振兴不由得心生愧疚。

卖柴不是件容易事,他不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诚恳地向谭振学他们赔罪,“二弟三弟,大哥昨日抱怨你们卖柴不肯带我,太不对了。”兄弟如手足,他怎么能以坏心揣测他们呢?

“大哥,没事。”谭振学根本没往心里去,从小一块长大,他知道大哥没有坏意。

把这件事说开,谭振兴心境开朗许多,接下来,谭盛礼又问了几个问题,顺着谭盛礼意有所指的心思,谭振兴的回答可圈可点,到最后,用不着谭盛礼揍他,他自己都想扇自己两耳光,丢脸,太丢脸了。

万万没想到他在街上手足无措时父亲就在人群里站着,那岂不是将他狼狈无助的情形全看了去?

他就知道,掉头回去该把柴卖了的,不就送去家里吗,有什么难的啊,挣到钱就行,结果倒好,柴没卖出去就算了,还被人们奚落嘲笑得一文不值,他图啥呢?

谭盛礼要知道他脑子里想的是钱,估计会气得呕血,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或勉强而知之他不知道谭振兴是天资愚笨还是其他,便想通过他这两日的表现试试谭振兴到底适不适合走科举。

科举最后殿试由皇上主持,谭振兴动不动就哭的行径让他担心哪天殿前失仪就不是丢脸二字就过去了的。

好在谭振兴不算笨,领悟得不错,寡妇门前是非多,他若没做亏心事就不该心虚闪躲,理直气壮地做自己的事,谣言自会不攻自破。

寡妇为人如何,街坊邻里不可能不知,谭振兴若堂堂正正不忙不乱,谁都不敢将他和寡妇牵扯到一块。

谭盛礼看来,还是谭振兴的反应有问题。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谭振兴的陋习都是跟谭辰清学的,想要将其掰过来,还得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