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7页

“我就是来说服你的。”李玮毫不避讳地说道,“大将军这么做,不但让外朝大臣很难堪,而且破坏了外朝大臣打算夺回相权的计策。”

“皇统已经重建,朝廷构架已经确立,新政实施正在稳步推进,我们又取得了冀州大战的胜利,一切都已逐渐走上正轨,这个时候为什么又有再起波澜,搞什么皇权相权之争?外朝大臣们到底是怎么想的?”

“大将军,正是因为朝廷所有事情都已走上正轨,所以才有了今日皇权和相权的再度争夺。”李玮郑重地说道。

※※※

今日的朝廷是个什么构架?

天子年幼,尚在成长。长公主代理国事,主掌权柄。朝廷诸府正常运转。然后下面就是河北三州。目前朝廷实际控制的疆域只有河北三州。

大司马大将军李弘督领六州四郡的军政大权。

河北三州的军政大权由大司马大将军李弘控制,河北三州的所有事情都要先报大司马大将军府,然后再由大司马大将军府上奏朝廷。

朝廷所有的国策先要下传到大司马大将军府,然后再由大司马大将军府传达到河北三州的郡县。

如果把话说得简单一点,就是现在天子和朝廷是个空架子,实际权柄都被李弘和大司马大将军府控制着。只有等到朝廷大军收复了六州四郡以外的郡县,天子和朝廷才拥有实际控制的疆域。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的李弘和大司马大将军府等同于天子和朝廷,两者之间的职权是重叠的。

这种根本不合常理的情况,在重建皇统和重建朝廷的时候,所有人都认为是正常的。因为没有李弘,没有李弘控制下的河北,皇统和朝廷不可能得到重建。但随着皇统的确立,朝廷的完善,新政的实施,而平定天下之期又遥不可及的时候,这种权力分配不合理的矛盾立即会凸现出来。

比如这次长公主要推行土断和课租荫户之策,代理大司马大将军事的鲜于辅就以此策未能得到外朝大臣的认可,朝议没有通过为由,拒绝执行。长公主无奈之下,只好利用自己的力量,说服了徐荣、左彦和田豫,抛开了大司马大将军府,强行实施新策。

长公主越权行事,下面郡县大吏又坚决支持,做为鲜于辅来说,他没有任何办法。他既不能和长公主、和皇权公开对抗,又没有权力撤消或者惩处像左彦、田豫这样秩俸两千石以上的大吏。

而徐荣、左彦、田豫也没有办法。他们在长公主和李弘、在皇权和相权之间,只能选择一个,但他们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没有权力做出选择,因为选择李弘等于背叛天子,这不仅仅危害到他们个人,更危害到李弘,所以他们其实根本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

因此,鲜于辅在晋阳的日子非常难过,不过相比徐荣、左彦、田豫,他的日子还算好过一点,因为他和长公主之间的矛盾主要局限在政见和职权之争上,而徐荣、左彦、田豫却要承担背叛李弘的罪名。这场权力争斗一旦分出结果,他们可能会遭受无妄之灾,非常冤屈地丢掉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