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清疏其实不太爱参加这类文会,说什么交流文章和读书心得,其实完全是互相吹捧扬名,纯粹是在浪费时间。

好吧,也有文会经常要做诗的缘由,科场上作诗都够她受的了,干什么还要自己找罪受。

到了乡试,诗赋所占比重非常低,完全不会影响到她中举。

但她去郑先生那里请教的时候,刚好碰上孟柏舟和几位师兄,面子上抹不开,稀里糊涂地就被拉去了。

这会儿她不得不坐在这里,喝着茶水,默默听着几位师兄高谈阔论。

人还是挺多的,有十多个,沈清疏打眼一看,能认出大半,估计今年都要下场的。

他们在茶楼要了一个大雅间,说是茶楼,但经常给这些士子服务,其实和秦楼楚馆也差不多。

“清疏,是不是还是不习惯。”孟柏舟见她一直不说话,凑过来问。

“我是看在你的面子上过来的,”沈清疏露出不怎么赞同的神色,劝诫道:“柏舟,乡试在即,你本来基础就差些,更该多花点时间在读书上面才是,文会什么时候不能参加呢。”

“我今年恐怕中不了,等明年吧,”孟柏舟摇摇头,“我参加文会也是为了多结交一点人脉。”

他示意了下最上首,“那是礼部左侍郎的孙子,各地主考官要不了多久他就能知道了。”

“主考官偏好固然有一定的影响,但中不中还是要看你的学识。”沈清疏皱了下眉,感觉孟柏舟走了歧途。

主考官早晚要公布的,考前大都能打探到,区别大概只在于能不能及时买到主考官的著作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