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元十八年以来吐蕃与唐连年争战,边疆常有纷争,双方皆有损伤,吐蕃碍于地理环境的恶劣,长期征战有所不支;而大唐表面风光,实际上受到的损害要远超出朝廷的预期:西域原本多个唐附属国朝贡之路被阻,转而向吐蕃进贡。唐朝西北的二十余国“皆为吐蕃所制,献贡不通”。这使得唐王朝在这一地区的权威大大受损。随着昔日石堡城一战中战功卓著的明威将军皇甫唯明重新回到长安的权力中心,加之吐蕃赞普之妻金城公主李奴奴身体日渐憔悴,双方都有议和的倾向,于是在高力士的暗中劝说之下,唐玄宗同意派人与吐蕃暂时议和。

此次议和,在早年和亲出嫁给吐蕃赞普的金城公主促进之下,唐与吐蕃关系再见和缓,吐蕃取得小勃律,得到了扼守青藏高原西部和西北地区通道的关键地段,日后,为史乱中吐蕃洗劫中原埋下了极其恶劣的种子。

这远在天边的变动,却令李倓走上了与原本截然不同的道路。

自从当年南诏兵变姐姐李沁惨死两军阵前之事发生后,与李复反目的李倓便投入师父李守礼的阵营开始筹谋两人的“复仇大计”,学习同时时时刻刻心念颠覆李唐皇室的他日渐深沉,随师傅修习《九天兵谏王之卷》与《罚之卷》两卷之中的精义,他的聪明与耐心得也终于得到了李守礼的认可,放下了一部分的戒心,于是接下来的两三年不可谓不顺利,李守礼带着他返回长安定居,在父亲太子李亨的忽视之下,李倓很轻易地接纳了李守礼堪称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思想主旨,而姐姐凄惨之下场与皇室连吊唁信函都没有发出的遭遇更是让他心中难以平静,坚定地要走上与姐姐期待相悖的道路。

可惜想法一向是美好的,现实却并非游戏里那般简单,只言数语便能道尽天下大势。

这个时空并不是扁平的故事,而是真实存在的、正在推进中的历史,叶紫这样一个小小的蝴蝶挥动翅膀,跨越多少年的时序演变,已经成为所有人都不能忽视的飓风,这飓风或许江湖人还未体会,或许朝堂上毫无痕迹,但身处九天之中的诸人感受最为深刻,且不谈深知当下九天情况的唐简几人,尚且还没得知无名身死的李守礼首先就能体会到未知的危机。

在剑网三的故事里,唐简是挡在无名李守礼伊玛目周墨甚至柳风骨面前的人,对历史大势螳臂当车,不可谓不愚蠢;但在大唐的故事里,叶紫唐简经营了三十年,到现下,李守礼是挡在他们路上的人,一切只待收网,纵使不知道,李守礼也能感受到那潜在的危险,让他的行动更加谨慎。

这谨慎其中便包括不信任,他不信任身边的任何人,包括李倓。

身处于长安城这个权力中心中的权力中心太子府,已经成长为少年的李倓能够感受到那些无法用言语具体描述却能切实影响自己生活的东西,比如笼罩在自己家头上的诸方势力,代表着皇祖唐明皇向父亲李亨考察的高力士一派,李亨作为不为父亲所喜爱、没有亮点做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太子一派,还有看似不插手长安城政治暗流却在培植自己联络吐蕃的师父邠王李守礼一派。这样小小的一个太子府头上,就有三大势力汇聚着,暗中交手着,意图将事态的发展推向更加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日渐长大日渐深沉愈发聪慧的李倓在悄悄推算着这些势力博弈的同时,也懂得了自己,其实不过是一个生存在权利夹缝中的人。

已经体会过父亲与祖父对自己的抛弃的李倓明白,自己对于师父同样如此。在李守礼谈论要事避开自己,在上一次与李复不愉快的见面隐隐针锋相对却落于下乘的时候,李倓就知道自己的师父实际上是不信任自己的,不愿意至少现在不愿意给自己倾囊相授,以至于他的武功,已经比不上李复。

李倓开始发觉,他必须要给自己找一条后路,可以在日后达成目标后全身而退的后路。至于李守礼的不信任,已经不能在他因为姐姐死去日益冷硬的心中留下创伤。他不信任自己又有什么关系呢?自己也同样不会把底牌透给对方。于是在与李守礼虚与委蛇的同时,李倓拼命地学习着一切可以用到的东西,拼命经营着自己在长安城中可以经营的东西,从人脉乃至名声,都成为他手中的利剑,成为他在短期内暂时无法提升功力用以自保的利剑。

十五岁的李倓终于长大了,眉宇间有了日后翻手云覆手雨的建宁王的影子。

终日游走于长安权贵中的太子三子李倓,虽然出身庶子不得父亲看重,但他龙章凤姿文武无一不好,看起来英勇能干,非常有才华。他刚正不阿,敢于直言,最看不得苟且之事。清流们很愿意亲近他,而皇室成员也可以接受他,因为他没有野心。然而隐藏在李倓心中,却是埋藏得极深的,对改变整个大唐的执念,昔日意欲颠覆李唐皇室为姐姐报仇的欲望仍然没有消退,不过,他不会再选择与李守礼同进退,而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乃至他所了解到的一个强大、神秘的组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