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景弘有求

大明威宁侯 韦小凡 1722 字 2022-11-01

陈远摸不透他真实来意,所以假意应承道:“多谢了。”

王景弘忽地意味深长地道:“嗯,看来大人忘记了那晚的女子,心态如此平和,我就放心了。”

陈远心中一跳,想起那晚的滋味,回味无穷,暗道:坏了,他现在就来找茬了。这他干笑一声道:“王兄,那晚,究竟是个什么意思。”

王景弘微笑:“你以后会明白,增加你的好奇心,心中一直有根刺,不好吗?”

陈远笑了笑,从几凳上端起茶杯喝了口茶,藉低头饮茶之机暗暗思忖:以他的精明,郑和身边的红人,但又恨极了自己,此时赶来找自己,没有以往的阴沉,显然是有意结纳了。

王景弘精明得可怕,连他都不能解决的话,会是怎样的难题?他若有所思地想着,将那杯茶一饮而尽,抬起头来刚要将茶杯放回盘中,王景弘已迎上前来,双手接过茶杯,又为他斟满一杯茶,向他面前轻轻一推。

见他恭谨的态度,陈远心中已有所决定,他想了一想,笑道:“王兄说得对,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就算我刨根问底,知道了也只是徒增烦烦,不如不知道,相信哪天,王兄会告诉我的。”

王景弘向前挪了挪,微微倾身,聚精会神地道:“其实,我来找你,有些事情,我拿不定主意。”

“愿闻其详。”

王景弘把郑和想要下西洋的事说了出来,包括给赵王递帖子,让他帮忙说话,但赵王忙得不可开交,不愿应承,找了个侍郎上奏,大臣反对一片,朱棣也不置可否。

但越是这样,就越坚定了王景弘下西洋,探索海外的的心。

陈远诧异,不曾想,王景弘竟然是找他帮忙说项出主意来了。说句心里话,陈远是反对郑和的下西洋的,名义上的通商,实际上是撒钱,郑和下西洋,就是把中国贵重的丝绸、茶叶、瓷器送给那些国家,自己几户分文未取,耗费巨大,国库几户被掏空。

因为这样,百姓加重赋税,明朝国力,因此,朱高炽父子花了十年的时间,才开始扭转国库亏空的情况。

陈远道:“朝廷的下西洋,是为了“颁正朔”,广加招徕,促使周围各国“执圭捧帛而来朝,梯山航海而进贡”,制造一种“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盛大景况,以便提高自己的皇帝声望。郑大人下西洋,“恩赏”、“受贡”不少,却无关开拓国际商贸。陛下本人并不主张发展海外贸易,郑大人使团在海外进行一些以物易物的交换活动只是附带进行的。这种交换活动只是作为与西洋诸国发展友好关系的手段,所换回的大多是异域珍宝,供宫廷享用,它与赢利性的海外贸易是有本质区别的。”

“正因为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它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当朝政府造成巨大负担。”

王景弘听着,有些失落,他也知道是这样。不过,随即他就释然了,他是行事不计较手段的人,朝廷亏空,与他有什么关系,径直问:“你的意思是,你反对下西洋?”

陈远摇摇头:“非也。”

“哦?”王景弘眼睛一亮。

“咱们这个世界,是圆的,喏,就像一个球。”见王景弘一脸茫然的眼神,他道,“说来你也不信,不过,咱们这个世界是开放的,不是封闭的,只有到处去看,去发现,才能更加进步。郑大人下西洋期间倡导的不欺寡、不凌弱,友好相处,共享太平,为国家之间的交往,确立了不成文的准则,也是为后世,留下宝贵的经验和准备,礼尚往来,反对恃强凌弱,世界和平,这是一种趋势,和平才能发展,战争只有破坏。”

“所以,你是支持下西洋的?”

“是。”

“有什么办法?”王景弘身子继续前倾,眼睛里充满了渴望,“有什么办法能让陛下和大臣们都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