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9页

无论是对前方的牵引还是后方的喷射,都能为飞船提供持续不断的向前飞行的动力,能让飞船的速度达到每秒上万公里。

宇宙太空虽然看似真空,但其实却又并非真正的虚无,真空里通常漂浮着大量的微尘,甚至是同位素粒子。

这些同位素粒子中,却又能提取出提供能源的质子、中子与电子。

核聚变已然脱离了对氢、氘这些低阶核子的操控,而是直接跳跃到了对更细微的核子层面进行操作,操作的精度直接落实到质子层面。

在这样的科技水平支撑下,人类的宇宙飞船在宇宙中几乎可以永动,除非一头撞进真正一切皆为虚无的完全虚空之中。

但即便如此,依靠飞船自身存储的推进介质与能源,飞船也能跨越超过三个太阳系直径的距离。

随时监测宇宙辐射背景的探测设备,也能提前指引人们避开纯粹虚空。

除非是倒霉的一头撞进了重力涡流,又或者宇宙风暴里,一般的宇宙航行十分安全。

当然,关于重力涡流又或者宇宙风暴的破解依然在人类科技水平之外,这并不奇怪,曾经的人类甚至都不明白闪电的成因,在航海时代里也曾对百慕大的浮力漩涡束手无策。

在这样的科技水平进步之下,人类在第一个千年里将足迹走遍了太阳系附近超过三千个恒星系,开发出了超过一千个殖民星球,征服了三个处于封建时代又或者原始社会的初级文明。

地球文明的总人口也达到了万亿级。

在第二个千年里,地球人的科技水平直接杀进了费米级。

打个比方,从公元3000年到4000年,人类甚至能在质子上进行雕刻。

除此之外,通过对宇宙力的深度理解,对黑洞的深入探索,人类终于能通过宇宙辐射进行定位。

在牺牲了数十万名先驱者之后,人类成功破解黑洞的奥秘。

又经过两百余年的攻关,以对黑洞的解析为基础,人类终于可以通过对力场的控制短暂制造出弱化版的人造黑洞,也就是虫洞来。

初期,人造黑洞从诞生到泯灭持续的时间不超过万分之一秒,并且口径还极小,出口的方向也很难定位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