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正儿八经的古玩没人买,这种假货倒是销路畅通。

他将饰品分门别类的装进带绒布的托盘里放进柜台,挨个排列整齐了,又标上价,等到收拾完,时间已经迈过了十一点的门槛了。

他伸了个懒腰,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仰头灌了口已经没气了的可乐,将垃圾收了收,打算回家去了——这件褂子穿了一个礼拜了,也该拿回家洗一洗了,刚好直接穿回家。

说起来新的衣服也差不多做好了。

步行街为了迎合文化产业特色,在两年前整改了一通,所有的店铺都被改得古色古香,随着屋檐垂下的红灯笼随着夜晚的清风慢慢地晃悠着,天气凉,也没有什么飞鸟和蝉鸣,月光静静地洒了下来,倒也有那么一两分意境。

不过这天也太冷了。

南时抱了抱胳膊,长褂衫里面穿了加了绒的保暖内衣,卖家明明说可以抵抗-5度的气温的,他们这儿今天虽然温度是有点低,但也是在零上的!不应该啊!回家就去打差评!

头顶的红灯笼闪了闪,南时下意识的抬头看了过去,那串红灯笼看着似乎很久没换过了的样子,外头蒙的红布碎了开来,迎风招展,里头的灯泡倒还坚挺着散发着光芒,只不过被这块红布遮得明明灭灭,看得人眼酸。

南时赶紧低下头接着走,穿过这条步行街的主道,还得绕两条巷子才能到停车场。

南时感觉这个地段挺好的,就是每次半夜走小巷子有点吓人——步行街也是一条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老街了,最早都能追溯到唐朝,周围都是居民区,但也不乏一点古建筑。

改建的时候地方就想到了这一点,该建博物馆的就建博物馆,该保护的就保护,该迁居的迁居,有些建筑够不上迁居,就又被盘下来作了民宿,还有些倒是市民自己住着,不过年轻人不喜欢这里房子老旧交通不便,只有一些怀旧的老人还住着。

这本来是好事,就是万万没想到搞得步行街里头一到晚上停了业后,这一片区域都没有几盏灯亮着。偶尔有几盏亮着的还是那种挂了红灯笼的民宿,乍一看跟误入了鬼片拍摄现场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