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页

“不用,不用了吧?这多不好意思,那边好像还有事情,我去看看。”老族长本来还自信满满,充满着得意,被李天羽的一句话打得方寸大乱。将女儿交给李天羽,跟羊入虎口有什么区别?说什么也不能把自己的骨肉往火坑里面推。可李天羽说的还有几分道理,他毕竟已经是一百多岁了,还能再活几年,张寡妇也就是个女人,再怎么样抚养个女儿肯定是相当的艰辛。

为今之计,就是告诉张寡妇,无论如何都要生个儿子,千万不能是女儿。毕竟是关系到子孙后代,老族长哪里还敢停留,去他妈的鬼司仪,直接将胸口别着的司仪花朵摘下来,丢给了旁边一个老人,连头都没有回,一溜儿烟的往家跑去。

幸好的是,婚礼已经主持得差不多了,那老人只是喊了一声:“开席!”两个字,代表着他做司仪的开始和结束。

乡亲们围坐在桌子边,那十几个负责做饭、炒菜的女人已经将一盘盘的菜肴端到了桌子上。盛饭的、倒酒的,都有村子中的十来岁的小孩子搞定,至于李天羽等人只有坐下喝酒的份儿,其余的什么都不用管了。

成子和二丫端着酒杯,一张接着一张桌子的敬酒,那份甜蜜的模样还真的有几分夫妻相。老唐和成子的爹娘、李天羽、曾思敏她们几个围坐在一张桌,算是贵宾了。都是乡里乡亲的,谁都没有客气,边说笑边喝酒。不过,李天羽算是“倒霉”了,别桌的相亲都来给李天羽敬酒,杯来盏去,连李天羽自己都不知道喝了多少碗,至少有几斤米酒。到后来,要不是坐在他旁边的曾思敏她们几个连番的劝阻,不知道会喝什么样。

撒了几泡尿,一切正常。

趁着乡亲们都在,李天羽站起身子,打算把大湾村开发成旅游风景区的事情说了出来。这里毕竟是人家大湾村的地方,同不同意也要看人家的意思,李天羽也做不了主。果然,他的话一出来,乡亲们先是一愣,随后就七嘴八舌的议论了起来。没有人比乡亲们更了解大湾村了,这地儿是个连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年久失修的建筑、观音洞、送子泉,再就是山山水水了,这些破烂玩意儿就能赚钱?要是能赚钱的话,他们何苦几辈子都受穷,不是早就发达了。

这一点,乡亲们理解不了。

【第667章】 闯?守?

每个人接受的层次不一样,所受到的文化属性不一样,社会观念不一样,自然所想的事情也不一样。对于大湾村的乡亲们有这样的想法,李天羽可以理解,如果他们都有自己或者是曾思敏她们几个的思维,大湾村就不至于贫穷落后了。认识不到不可悲,可悲的是手中拿着宝贝却不认识,还在那里怨天尤人。

单单只是卖桔子,是能够解决了温饱问题,但这绝对不是长久之计。桔子丰收了,还要有销路,这是遇到李天羽了,要是没有遇到他呢?桔子还不是一样烂在手中,比萝卜还不值钱。李天羽要说的,就是从根本上改变大湾村乡亲们观念上的问题,这是市场经济占主体的社会,一切都是向钱说话。如果大湾村的乡亲们自满于现状,不想搞旅游开发项目,李天羽也不会强求,道路摆给他们了,走不走是他们的事情。李天羽所做的只是指引,而不是要强拽着他们非要走他指点的道路。

乡亲们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连成子和二丫都加入了讨论的行列。大多数乡亲都不太赞成李天羽的看法,但是他们又不好当着李天羽的面儿明说出来,毕竟李天羽在大湾村人的心目中,是救命恩人,是指引他们致富的向导。他们的借口,就是目前专门干桔子这一块,等到桔子的事情收入稳定了,再搞其他的项目也不迟。李天羽这么做,在他们看来,还是有些不切实际,有点儿像是黑瞎子掰苞米,掰了一个掉一个,最后手中还是一个。

与其说是稳扎稳打,倒不如说是故步自封,乐于安然现状。

李天羽只是提出这个问题,然后就抽出一根烟叼在嘴上,静静地坐在凳子上,边抽烟边跟曾思敏她们几个说起了悄悄话,看似是没有听乡亲们的议论,实际上却是将他们的对话和神情全都收入了眼中。

这是老年派与少壮派的争斗!

老唐等一些老年人,暂时还不太想搞什么旅游开发项目,对于目前销售桔子,生活还算是稳定,就已经是知足了。所谓的旅游开发,是他们对自己的大湾村没有信心,总是认为太不着边际。以二丫、成子、王柱子等人为首的青年,他们都是跟李天羽干过开心桔、甜心桔的人,在他们看来,李天羽简直就是他们的偶像,跟着李天羽走,是绝对不会错的。年轻人又有股子冲劲儿,各个是摩拳擦掌,精神抖擞,恨不得立即就将旅游开发的项目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