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桃等小不点:嗷呜!顾小姨这个手笔够大的!

“霹雳啪啦”的鞭炮声很快热热闹闹地响了起来,“姜家特色米粉”六个招牌大字在一阵硝烟弥漫中若隐若现,今天虽是国庆,但对于这年头广大奋战在厂矿一线的工人们来说,献给祖国最好的礼物,就是撸起袖子加油干,所以石化厂今天的生产线依然轰轰响,而因为之前打过“广告”,所以很快就有人被那四散飘荡的浓郁香味给吸引了过来……

“你们家米粉蛮香的,是啥子码子咧?价钱多少?听说你们还有泡菜送?”

这么快就迎来了第一波上门的客人,林玉梅笑得像朵花一样,声音又清又脆,带着说不出来的欢快气息。

“里面坐里面坐,我们家肉粉是三鲜的,瘦肉、蘑菇和木耳,肉是早上刚杀了拿过来的,蘑菇和木耳是我们自家去林子里捡的,都是鲜得很。价钱和其他粉店一样,肉粉一碗五毛钱,光头粉一碗三毛钱,加一两粉就加收一毛钱。泡菜也是自家做的,爽口得很……”

“成!来上三两肉粉,重辣,第一回 吃,码子泡菜要多给点哦!”

“呵呵,放心吧,保证料足又好吃……”

南北饮食差异的一大显著特点,就是北方人爱吃面,南方人爱呷米。对平南本地人来说,一大早酣畅淋漓连汤带粉地吸溜上一碗鲜香爽口的米粉,那一个安逸哦,爽歪歪得很!

也因此,姜家米粉店靠着薄软嫩糯的米粉、鲜味撩绕的汤料、浓香四溢的浇头,在国庆节当天一炮打响,在石化厂狠赚了一波名气,一下子就站稳了脚跟。

而娄桐花在林玉梅慢慢适应了店里的活计,每天的客人人数也基本固定下来后,功成身退,继续回来抓起了家里的一大摊子,这头一件事,就是收玉米晒玉米,当然,家里头收玉米的重任轮不到娄桐花,有姜大壮呢!

说起收玉米,这也是个技术活,不过姜大壮在这方面得心应手得很。

套上手套,再用绳子把一根长钉子套在腕上,掰玉米的时候,把钉子往玉米棒子顶部的皮里狠狠地一戳再用力往上一挑,就把包成一团的玉米皮给分成了两半,再把两边的皮一拽一扯,玉米棒就露了出来,跟着一只手拽紧玉米棒底部的皮,另一只手抓住玉米棒子用力往下一拧,一棵脱了皮的玉米棒子就被成功的掰了下来。

今年姜枫上学去了,少了一个捡拾玉米须须的主力军,所以待到中午时分,娄桐花在厨房里忙活的时候,姜桃就带着自家阿弟坐在玉米堆里,热情如火地担起这份重任。待到姜大壮再次从地里回来,将手推车里的玉米棒子倒在院子里,她一个蹦高跳了起来:“阿爸你回来了,等一下我去给你拿水。”又吩咐她阿弟,“阿桥去屋里头给阿爸拿毛巾。”

话音一落,率先噔噔噔冲进厨房,很快就抡着小胳膊,颤巍巍地端出了半盆子温热的洗脸水来,这头姜桥也拿着毛巾出来了,两人一同递给姜大壮:“阿爸,给,洗脸,嘻嘻!”

两个小鬼头边说边笑嘻嘻地看着他们阿爸,脸上满满的都是“夸我夸我嘻嘻嘻”的小表情,要是被他们阿哥看到了,又得切一声,暗自嘀咕吐槽两个小马屁鬼了!

姜大壮心里却暖呼呼的熨帖得很,瞧瞧瞧瞧,这就是他姜大壮养的崽崽和女儿,小不伶仃就这么懂孝顺人了,呵呵呵!姜大壮觉得,身上原本收了一早上玉米的疲劳,仿佛一下子就消逝了大半,整个人神清气爽得很,他也不让两人失望,张口就是一阵猛夸:“不愧是我的崽女,乖得哟~”

姜桃姜桥:“嘻嘻!”

姜家种的晚玉米不多,等到十天后,姜大壮收割完毕重新回了建筑队,姜家的米粉店也逐渐步入了正轨,石化厂的人也慢慢习惯了整天飘荡在大门口附近的这股浓香味道,林玉梅赚的最多钱的一天,达到了二十多块,看着盒子里那一叠子新旧不一的毛票和硬币,林玉梅露出了梦幻般的笑容,连做梦都是叽叽咕咕地笑醒的。

而家里这会儿的主要活计,也就只剩下这最后一批收回来的玉米要晾晒和剥粒了。

比起过年前就下种、三四月份才能扬花、七八月份才能收割的早玉米,七八月份种植的晚玉米,由于日头够猛八九月份就能扬花结果,十、十一月份就能收获,因种植时间短,晚玉米往往蕴含的水分更多,煮出来的粥也更粘稠清香,味道棒棒滴!

按照娄桐花的说法:“就着泡萝卜喝一碗新玉米粥,吃两块刚出锅的玉米饼,香得哟! ”

但晚玉米煮粥虽好,晾晒却是个大问题,大西南的十月,太阳虽然红还是红的,但已经越来越疲软了,玉米很难晒干晒透,所以晾晒收仓什么的也是一件大事,做得不仔细玉米就会生虫,不要说煮一锅又浓又香的粥了,孬得只能喂鸡,鸡是高兴了,人却是呜呼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