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页

左陵秋猜测,若是今日之事跟当初的永玉之乱事出同源,那么都婆国之人也算是吸取了以前的经验,在动手之前,想法子把大夏皇室还有镇国公也拉下了水。

都婆国那边,扶琅璟翎正凝视着对面,眼里有着深深的恨意。

自此皇储中毒之后,扶琅氏就一直没放弃追查幕后之人,从目前得到的线索判断,这是大夏朝廷与江湖的又一次合作,只是现在看来,对方内部又开始了互相甩锅跟找替罪羊的操作。

这位都婆国小王子的视线落在孟瑾棠身上,他在心中推测,寒山派掌门出现在此应当不是巧合,大夏那边恐怕是担忧万一与都婆国之间打起来,掖州会因为地方偏远,进而渔翁得利,所以才想法子将对方也拉入局中。

他冷笑了一下——那些人看似彼此亲密合作,实则同样在互相提防,生怕哪边多占了一点便宜,这也是为什么投入同样的精力来培养高手,都婆国的内耗总是比大夏要小。

大夏那边的江湖人跟朝廷谈条件时,总会指出,若是中原武林式微,那敌国高手一定会趁机过来刺杀朝廷要员。而大夏朝廷自己缺乏压制武林人士的实力时,也总会想着让都婆国跟大夏江湖人打起来,他们好从中获利。

扶琅璟翎不太关心邻国内部的各种暗流涌动,为了一劳永逸,曾建议过姐姐,既然对面的人总是心怀恶意,那干脆帮着大夏朝廷跟武林中的任意一方去压倒另外一边,也免得他们每每想借刀杀人时,总是惦记着利用都婆国来当那把刀。

扶琅垂明却不同意,大夏内部虽然矛盾重重,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若是强行干涉,也不知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才能有成效,她告诫弟弟,扶琅王室所用之物,一针一缕都来自百姓供养,岂能为此无益之事空耗税赋。

都婆国的发展路线跟大夏不同,各种生活资源都相对更少一些。

自中毒之后,扶琅垂明日渐虚弱,现在更是只能靠着各类珍贵药材跟真气续命,毒性发作时会给人带来巨大的折磨,她却求一安乐长眠而不得——作为都婆国王储,扶琅垂明绝不能死在被敌国刺杀上,她担心自己万一因此丧命,两边会重掀战火,导致生灵涂炭。

扶琅璟翎见到,姐姐已经开始跟心腹重臣商量,若是她当真逃不过一死,应该如何把死因尽量自然地转嫁到别的事情上头,尽可能避开战争,顺便再以此为契机,替下一任王储扫清点障碍。

扶琅垂明重病之时,依旧不忘反复叮嘱,千万要以永玉之乱为戒,无论如何,大夏那边派人毒杀都婆国王储之事都不能外传出去,否则到时候举国皆愤,战火将难以避免。

看台之上。

二皇子瞧了眼扶琅璟翎阴沉的脸色,内心冰凉一片,他与刘丞相关系亲近,晓得一点本次比试的内幕,早前隐约听说了都婆国那边皇储出事的消息,在过来之前,也稍微有些担忧,但刘丞相说,都婆国那边已然查明,此次下毒事件,是那些自命侠义的正道人士所为,他们贪图邻国的宝物,所以给扶琅垂明下了难解的奇毒,这些异国来使只是想借机给江湖人士一个教训,逼迫他们交出解药,免得两国再起战事,使得百姓受害,在这一点上头,朝廷跟他们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二皇子尽管稳坐钓鱼台就是。

李弘士思来想去,也觉得刘丞相说得极有道理,都婆国一向有全民习武的风尚,扶琅氏更是每一代都有绝世高手出现,许多有资格继承王位之人,为了能在武道上走得更远,干脆选择禅位给子女或者兄弟姐妹。大夏皇室在边上看着,总是担心中原武林忍不住学习效仿一下,由武林人士来执掌朝政,幸好中原地方太大,麻烦事也太多,不能照搬隔壁的模式,很多有能耐在皇城中出入如无人之境的高手都老老实实地坐关破心障去了,但也难保他们什么时候起了兴趣,就来建京转上一圈。

每每想到那些传说中的高手,李家的人总觉得脖子后头有凉气在吹,担心自己夜半时分一睁眼,就有人把刀架在了脖子上。

在朝廷看来,江湖人行事冲动,这些高手习惯了用武力说话,一向缺乏远见,本身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了大夏的发展,自己能有打压的机会,那又何乐而不为?

看台之下。

裴向舟跟左陵秋一样,从眼前的局面联想到了永玉之乱。

他记得,在来建京之前,护国寺的方丈大师曾给师父写了信,信中随口提了一句,说佛家弟子总是在外沾染太多是非,未免有碍于修行,反正这次都婆国大会中江湖来人不少,也不缺净华寺一家,不若将裴向舟留在门派中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