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页

报社这边,不止有自己人供稿,也会接收外来稿件,只是在刊登时,会额外著名一下,撰写并非本报记,《江湖快讯》对于其中的真实性不做保证。

——"本报记"这个词也是孟瑾棠提出来的,万旺德想,寒山掌门在提出办报纸后,能迅速给出一套详细可行的推广计划,明显是琢磨了许久。

现在报纸还处于"试阅期",名声尚未打响,万旺德本来以为没什么人愿意过来投稿,却收到了不少稿件。

他不知道的是,自从韩觅侯等人进入掖州后,许多来自不同势力的暗探们,也打着做生意的借口陆续前来——其实这些暗探只要别红名得太明显,孟瑾棠也不会将他们如——暗探们每日走街串巷,打听讯息,记录了不少内容,然后有人突发奇想,觉得与其顶着飞到一半因为各种原因丢失信件的风险通过鸽子传递情报,倒不如以供稿的方式,将自己打听到的内容光明正大地刊登在报纸上,借用寒山派的力量传递回去。

孟瑾棠翻了下最近的供稿,发现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有所提升,联想了下最近永济外来人员数量的变化,心中便有数了。

这些新出现的稿件论是投向哪个栏目的,都会带上些对外院的描述,

明显点的有"门户似松实严,‘一剑霜寒’久未露面",委婉点的有"永济街巷中游人如川,各色美食香气四溢,令人目不暇接,购买时,碰巧遇见一位穿着文士袍的老穿行而过,面目严肃异常,不知为"等等。

看着上面的描述,觉得这些暗探们在写文上面,还是很有吸引读者的天赋的,师自通了留有悬念这一表达技巧。

孟瑾棠想,若是换个不知情的人,准备通过暗探们的文章来判断掖州的情形,但凡往深里想一点,得出的结论大概就只能是自己正承担着来自韩觅侯等人的巨大压力,而韩觅侯等人正在四处踩点,准备动手。

除此之外,那些暗探比起一般的供稿人来说,态度上更显得小心翼翼,大部分丢了稿件就跑,很是节约了一笔润笔费下来。

作为终校,孟瑾棠大笔一挥,愉快地做出了审阅通过的决定。

——[你可能血赚,但我永远不亏]jpg。

虽然供稿的问题暂时解决了,但随着寒山派前景不妙的风声越来越响,《江湖快讯》在售卖渠的推广上,也受到了一定的阻碍。

这个生意是跟万宝楼联做的,但孟瑾棠为了避免出现"友方一旦拒绝合作,报纸就办不下去"的情况,除了托各地万宝楼分楼帮忙代售之外,还设了些挂名在寒山派下的书局。

本来因着掖州王的凶名在外,没谁敢来寻找书局的麻烦,但自从"孟瑾棠迟迟未能解决韩觅侯等人的问题"这个消息广为流传后,遇见的问题就一波连着一波,若非万宝楼没趁机落井下石,《江湖快讯》很可能会因此办不下去。

除此之外,扶农郡那边也出了问题。

因为距离近的缘故,邵成德的地盘本由净华寺暂时接,孟瑾棠也有意在那边额外设一座外院,南阳王虽不甘心,只是害怕寒山派高众多,在暂时蛰伏下来,并非真的甘愿将邵成德的地盘拱手让人,如今也大摇大摆地开始派人圈起了地盘。

类似的事情还有许多。

永济外院,乱雪斋中。

裹着厚厚白裘的青衣少女闭目良久,睁开时,伸手从边上的书堆里抽出了一张完成很久的稿件。

——火候差不多了。

第121章

数不清的江湖人心心念念想要知道韩觅侯等人抵达掖州后,到底想要做什么,作为《江湖快讯》目前的负责人,万旺德最先得到了来自掖州王的情报……

然后愣在当场,差点以为孟瑾棠是在故意忽悠自己。

报道中的内容开篇先是对三千字对邪尊的花式批评,孟瑾棠仔细分析了对方的险恶用心,表示不管是于家庄被血洗,还是杨送川毙命,责任都在邪尊身上,跟旁人并不相干。

这个观点也得到了韩觅侯等武林宗师的认同。

因为掖州王跟杨送川等人一样,都是邪尊事件的受害人,所以双方在立场问题上达成了一致,经过讨论,韩觅侯等人决定留在掖州,为肃清江湖风气出一份力。

万旺德震惊良久,才接受了"邪尊没挑拨成功,反而给人送去了四位宗师"的结果。

——要不是这份稿件是孟瑾棠亲自交过来的,他几乎以为撰写者是某个才出茅庐的青头小子,因为受到了江湖流言的蒙蔽,才创作出了这么一篇哪哪都像是虚构的报道来。

身为友方势力的万旺德都得原地立正卧槽半天才能接受现实,在新一期的《江湖快讯》正式发售后,讯息所至之处,武林中简直是人仰马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