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7页

人事部的部长接到他们厂长的电话,就立即的去安排招人的工作。

第二天的下午,就有一辆大卡车拉着满车的货物从他们的厂子出去,随车的有两个司机和两个销售部的人员。

大卡车是他们厂子自己的车子,这几年他们的厂子赚了钱,买了一辆大卡和一辆小面包车,小面包车就负责短途送货,大卡就负责长途运输。自从他们厂子自己有了车子后,就省下了每一次雇车送货的钱,还不用担心货物会在运输的途中丢失,能确保每一次都能及时的把货物送到合作商的手里,倒是也省去了途中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大卡车开出去了,之后送货都是厂子里的小货车送,有时候车子不够还借用了大队的拖拉机来送货。

陆恩华现在当了厂里的货车司机,经常去跑长途,因此也很少在厂子里,每一回回来都是拉了货又开车出门去了。

厂子里新招的工人第二天就正式上岗了,分到两边的厂子去做事,食品厂这边也留了五十个人,剩余的都安排去了服装厂那边上班。短短不到半年的时间,服装厂那边的工人从原先的二十几个人到现在的上百人了,隔几天就有一批衣服生产出来,送往各个供销社和门店、以及订购了衣服的厂子。

年底食品厂这边的生意也特别的好,除去各个地区合作的供销社出的货,还有就是各大厂子每年一到年底给工人发年货,很多厂子都喜欢送他们的新年大礼包,价格实惠、礼品丰盛。

就在他们的羽绒服大卖的时候,他们的服装厂上了省城的报纸头条,占了最大的版面,开头的标题就写的是《如何变废为宝,让大家过一个暖冬——有关青城服装厂羽绒服的生产》,文章的开头谈到了他们国家的一个现状,以及大家面临的问题,接着就写到了青城服装厂发现了羽绒的保暖性和优良性,还重点讲到了他们服装厂如何利用鸭毛成功的制作出了羽绒服,以及羽绒服的保暖性和优点等等。

明明就是一篇广告文,却涉及到了民生的相关问题,文章的末尾还留了一个电话和地址,写了欢迎全国各地的服装厂到他们的厂子去参观和学习,他们愿意把制作羽绒服的技术分享给大家。

现在全国正处在经济困难和物资匮乏的时代,许多人家过冬连一件保暖的衣服都没有,因此这一篇文章在省报刊登出来的当天,就引起了省里好几位领导人的注意。

青城服装厂?

一说到青城镇,这些领导们就有印象了,因为前两年青城镇因为一条公路和一家食品厂上过省报,当时就引起了省里领导人的关注,还有记者到青城镇去采访过。

其实这篇文章正是陆锦写的,不过沈遇有帮他润稿,两年前省报的记者到他们这里采访,他就认识了那一位下来采访的记者,这一次写的文章也是直接的寄给对方的。在他的文章刊登出来之后,那一位记者朋友给他来过电话,告诉了他这件事情,并且在电话里说了已经把样刊和稿费给他寄过来了,只不过还在寄来的路上,他这边还未收到。

第344章打一波广告

而陆锦之所以特意写下这篇文章,并且给省报那边寄去了发表,一来肯想趁着他们的羽绒服现在卖得好打一波广告是真的,而且广告费还免费;二个是他们厂子拿着这么一项技术,迟早是要交出去的,他们厂子守不住,与其到时候让上面的人来找他们要,倒不如他们主动一点给出去,还能给他们厂子攒一个好名声;三个是,的确他自己私心里是想过他回来这里,能为他们的国家做一点什么,才能惠及到更多的人,现在就有这么一个机会摆在他们的面前。

当然这项技术交出去,是经过他们厂子里的重要骨干们开过会议才决定的,并非他这个厂长瞒着大家偷偷发表出去的。

比稿费和样刊先到的,是省城那边几家单位的工作人员看到了报纸,得知他们这里有羽绒服,并且能来他们这里学习技术,打电话来跟他们核实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

客服人员已经提前从他们厂长那里得知了这么一个事情。

在有单位打电话到他们这里来,客服人员礼貌的询问了对方是哪个单位的之后,在本子上做了登记,并且回复道:“是的,我们这边预计年后会开一个学习班,如果你们单位有工作人员要来参观和学习,需要在年后提前打电话到我们这里来做好登记,届时可以在那个时间到我们厂子来,我们会在那段时间统一安排大家来参观和学习。”

之所以没有安排在年前,是因为年前他们厂子太忙了,空不出时间来接待大家。年后的时间正好没有那么忙了,他们厂子也能安排出时间来接待别的单位的工作人员来参观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