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盛世文豪 木兰竹 1003 字 2022-08-28

“嗯。”余柏林送走封蔚,然后摇摇头。什么叫做不回来了,说得好像这里是他家似的。王府在墙那边啊,这个二货。

第十七章

余柏林拜师之后,科举路上一些弯弯道道就有人教导了。

之前陈磊不是不知道,只是自己尚未通透,不敢误人子弟。

余柏林经张岳提醒后才明白,古代读书人考试和现代的高考不一样。现代考生平日籍籍无名,考试放榜之后一鸣惊人很常见。

他们采用的是统一的试卷,甭说这考试形式评价如何,至少有标准答案,谁对谁错一目了然。

科举则不然。科举考文章诗词,主观性非常强。遇到一个赏识的考官可能金榜题名,遇到一个不欣赏的考官,就只能名落孙山。

历史上解元在会试时屡试不中之人比比皆是,历史书中名垂千古的大才子科举坎坷更是常见至极。

为什么在并无作弊的情况下,世家子仍旧比贫民中试几率高?除了家庭教育、师资力量和周围环境熏陶之外,还有一点,在考试之前,考生家中对每一位考官习性了如指掌。就算不逢迎,好歹别触雷。

除此之外,考官水准不一定都非常高,不一定欣赏你的文章。这时候,考生名气就十分重要。

前朝有一大学者才华横溢,苦于无人赏识,连番落第,后以百万买琴,于权贵面前当众砸掉,并将自己诗文遍发众人,以此扬名,一举中了进士。

自己老师也是如此,科举之前老师出版的诗集已经传遍京城,人人交口称赞。

余柏林叹息。无论哪种扬名,没有一定家底支撑,都是不可能的。

他已经在皇帝面前挂了名,殿试只要不出丑,想来问题不大。

但殿试之前还有乡试、会试两只拦路虎。

张岳倒不是很担心。他自己虽然是一举中第,但余柏林年纪尚轻,磨砺几年也正常。但若弟子能和自己一样一举中第,甚至高中状元,自然最好,多有面子。

这时候张岳也不说什么功利不功利了,把余柏林的诗词画作往自己墙上一挂,每当别人夸赞的时候,就假装谦虚道,这是我徒弟写的/画的,一般一般,没给我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