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马兰坡(5)

屐痕点点 炼石 662 字 2022-10-26

走过马兰坡(5)

不管是修建也好还是后来的拆除也罢,作为远隔宜昌城的马难坡因为川汉铁路的兴建而声名远扬,更重要的是,留下来的路基就成了从小溪塔、黄花场(注:现在的黄花镇)、黄粮坪、雾渡河、苟家垭(注:现在的嫘祖镇),乃至远安、保康、神农架等方向进入宜昌的必经之路。不得不佩服当年的建设者的路线选择,出于坡度的考虑,巧妙的充分利用七里长冲的缓冲,绕过了将军包,一步步的冲上马难坡。然后就可以一路向下,直达当时设在晓溪塔的火车站。

抗战期间,这一带处于日军和反复争夺、犬牙交错的战场。不过当时江北的主战场在三游洞、小溪塔、黄花场一线,马难坡这里虽然有日本小队驻守,却没经历过多少战斗。中日恢复邦交后的最初几年,有不少当年驻宜日军的老兵还曾回来寻访过,对于三游洞、马难坡、下牢溪等地名的中文还记忆犹新、脱口而出。

解放以后,宜昌修建的第一条大型公路就是起于云集路口(注:现在的夷陵大道云集天桥处),途经黄花、荷花、望家等地,止于保康县城,全长204公里的宜(昌)保(康)公路。这条为了加强宜昌与北部山区的联系而举全市之力修建的省级干线公路始建于1958年。

本着自力更生、勤俭办事的原则,公路在修建中在宜昌城区境内尽量利用原川汉铁路留下的路基,只是将原有路面拓宽为8-12米并进行了加固。沿途经过望州岗、夜明珠,从长坡穿过马难坡去到小溪塔。因为当时的历史因素,这条公路修修停停,直到1965年才全线正式通车。

不过对于长冲和马难坡而言却是天大的喜事:经过此地的那一段被命名为马兰路,马难坡也随之改为马兰坡。后坪村现在所在地原来的小地名叫天子坟。民间传说此处原是风水宝地,将有天子于此出世,后因风水被人破坏,末能成器,这样的地名当然不能继续用了。

这里不管是叫泡桐树垭还是板栗树湾,不管说成是马兰路还是长冲,不管是马兰坡还是马难坡,这里兴旺的起源于1909年川汉铁路宜昌段从此穿过,鼎盛于1965年的宜保公路的全线通车,而衰落也由于打通将军岩的宜莲公路过门而不入。那条宜(昌)莲(沱)公路是大三线建设的时候为在莲沱的827厂修建的专用公路。起于宜昌市夜明珠,途经虾子沟、南津关、三游洞、天柱山等地,止于宜昌县莲沱,全长32.3公里,当时是城区通往莲沱以及太平溪、邓村、大老林的重要通道。

宜莲公路始建于1971年,因为要打通将军岩、修建黄柏河大桥、下牢溪大桥,还得在长江沿岸开挖隧道、修筑公路,地形复杂、工程量大,工程初期就动用了宜昌、秭归、沔阳(注:现在的仙桃)三县近2万民工前来参加会战。1972年5月,解放军374部队在省公路局二处,以及核工业部第二十二公司的配合下,将原来临江劈山方案改为避险掘洞和深涧架桥的方案,公路于1973年12月建成投入使用。宜莲公路原为碎石路面,1980年改建成油渣路面交付地方使用。

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将沿着黄柏河劈山而建的将军岩那段公路对地方开放,加上避开了马兰坡那一段路的坡度,几乎所有途经此处的车辆都很自然的转到那条新路上;1988年,宜(昌)兴(山)公路对夜明珠路到现在的港虹路之间又再次进行了改扩建,尤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叶修建的三峡专用公路直接将马兰路截断,这条风光过、也失落过的路与坡就逐渐被人遗忘,目前连通车都很勉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