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江南之新与旧(文字版)(2)

屐痕点点 炼石 580 字 2022-10-26

宜昌江南之新与旧(文字版)(2)

说起江南点军,就不得不谈及那座89.1米高、北临长江,与镇川门隔江相对、南临姜诗溪(今为卷桥河)的孝子岩。那个东汉的进士姜诗曾居住于此,因姜诗孝顺母亲,为母亲取水时不幸坠江而亡,元时郭居敬将姜诗孝亲,涌泉跃鲤的故事收入《二十四孝》一书而闻名天下。据《夷陵州志》(明弘治九年刻本)载:姜孝子祠(备注:又叫甘泉寺、俗称安安庙),后人为纪念他的孝行,遂称此岩为孝子岩。很多年前,我们一行人沿着孝子岩、罗家沟、观音岩的江边,到681油库去吃大户的路上,就有人质疑过:一个进士,既不是避难、又不是修行,即便是为了尽孝,居然爬到那三面绝壁的山上去住,就有些天阴泡(宜昌话:形容头脑有问题)

宜昌人把卷桥河注入长江的地方称为河口,在没有一桥飞架南北之前,那里就是芦林古渡的所在地。不仅是江南通往宜昌城区的主要渡口,也是宜昌和长阳、恩施、川东鄂西等地之间陆路交通的起点。很多年前,江南江北的水上交通靠的是人力木划,后来升级为轮渡,直到去年才悄然消失。那条卷桥河枯水时节河面仅宽数米,通常架有临时浮桥;到了洪水季节,河面宽达近百米,则以渡船代之。当年上船是要买票的,说一句建陶的或者船厂的就可以免费。后来,卷桥河大桥建成,曾经读到有死猪在河里浮沉的新闻。

江南河口因为芦林古渡而充满文艺范,想着白居易、欧阳修等大家望着江边芦苇摇曳、江中金蛇狂舞的景致诗兴大发;也因为这是当年联系长江两岸的节点而充满亮点,想着抗战期间,为了打通宜昌到恩施的陆路通道而召集数十万民工抢修公路的悲壮场面;想着1949年那个酷热的盛夏,解放大军就是从这里登陆,打过长江去、解放大西南的;想着后来,笔者也曾经无数次的经过这个河口,可就是不知道卷桥河的来历就源于后来新建的横跨河上的拱桥因为人称卷桥而得名。

车从卷桥河大桥上经过的时候,前面有人横穿道路,司机踩了一脚刹车,于是,桥右那依然存在于孝子岩前被废弃的古渡口,还有那条穿过桥洞一直延伸到江水中去的水泥路面、以及那个用石头垒起的涵洞就一起映入眼帘;桥左的那条沿着卷桥河而上的旧公路、以及路边用水泥墩构筑的防撞设施几乎和当年一样,就不由得因为和记忆吻合而令人心动。遥想宜昌名人文安之当年云连西塞回青嶂,树绕清流旋绿涡。为傍赤溪依旧隐,月明清坐扣舷歌的那种意境,也是叫人陶醉。

过桥就是江南点军除了隔着点军坡的穆家店之外,原来很热闹的那条朱市街。看过记者采访那里的老住户,鲜有朱姓的人家,有某位宜昌文史专家对此解读说,明朝和皇帝朱元璋沾亲带故的办事机构就叫都司街,还提出了二衙门之说,其实这就叫风马牛不相及。朱市街的来历还是与东汉的那位孝子姜诗有关,他的母亲就是朱氏,此地故名朱氏街,后才传为朱市街。宜昌史料上早已有详细记载,看来还是尊重史料为好,知识广泛一些为好,切勿以讹传讹,贻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