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溪轶事(12)

屐痕点点 炼石 602 字 2022-10-26

普溪轶事(12)

十二、普溪河渡槽(上)

离开普溪,沿着s223省道(宜保公路)、也沿着普溪河前行不远,便可到那座声名显赫、有着很多故事的东风渠普溪河渡槽。

整个东风渠工程始建于那场轰轰隆隆的开始后的1966年冬天,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学生和解放军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才造就了这么一个范围很大、效益不错的灌区,而那座宏伟的普溪河渡槽的筹建开始于1966年,那一年是那场开始风起云涌的一年;1969年3月正式动工。

而在在那个上世纪六十年代最后的一年里,发生了很多的大事:我国宣布,中国成为世界上既没有内债、又没有外债的强大的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和苏联在珍宝岛发生武装冲突;中国九大召开,宣布为的接班人;我国第一艘万吨油轮#34;大庆27号#34;下水;中国研制成具有独特疗效的抗菌素――#34;庆大霉素#34;;河南红旗渠建成成立、丹江变电工程提前完成、首次进行地下核试验成功、药品大幅度降价37%、无偿援助越南5.56亿元、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营,这是中国第一条地下铁道,加速第二汽车厂和攀枝花钢铁基地当然,还有这座普溪河渡槽。

普溪河渡槽无疑是东风渠工程15座渡槽中的#34;空中水道#34;,因为施工难度大,技术含量高,曾被喻为鄂西的#34;红旗渠#34;。《宜昌水利志》记述,该渡槽总长1019米,最大高度达57.6米;普溪河渡槽分上下两层,上层渡水,下层为公路桥,在渡槽下24米高处通过。两山之间的一座双层桥状建筑凌空飞渡,气宇不凡,身临其境会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自然会引起游客的极大好奇。

这座渡槽所用的几乎所有的料石,都是当年的工人们从邻近的大山中用钢钎凿出,用双手搬、肩膀扛,在渡槽上一块块堆垒而成的,直到如今,那整齐密集耸立的粗大桥墩,高高的排水架构,如此雄十足的建筑,设计者却赋予了它极其优雅和时尚的#34;s#34;形身段,一路逶迤着伸向远山深处和蔚蓝的天际。每一个经过此地的人无不以此为拍照留恋,而建筑专家们则用诗意的语言形容它#34;是实用与美观的统一,技术与艺术的融合。#34;

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来自宜昌各地的民工以部队编制为师团营、连排班,举着领袖像、唱着语录歌,从四面八方来到普溪河边,不仅自带行李,睡茅棚、滚稻草,连民工柴火和粮食是自带的,民工们干一天,10个工分,约有3毛钱的收入,在当年的经济条件下应经很满足了。处于正值火红的年代,人们的政治热情很高,加上积极干劲冲天,尽管当时工地上除了搅拌机和鼓风机两种机械,其他的都是肩挑背扛,连混凝土都是人工一桶桶递上槽的,而吊运水泥预制构件,更是60多人转动一个绞车,合力把预制件绞到槽,那场面想想就壮观!

我的一个朋友、也就是当年陪着我一起到这里登门拜访的小舒的爸爸曾经是地区水电局局长,也曾经是这座渡槽建设项目的副指挥长。有很多历史真实情况都是那个武大的高材生、水利电力专家很久以前讲给我听的,包括这座普溪河渡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