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 金陵困局

觉醒时代 若北辰 1518 字 2022-10-26

禹王碑

相传大禹在治水时,到了一座都是蛇的山,这座山的蛇阻挡到了大禹,大禹便立下两座石碑来镇压群蛇,可是时间一久,两座碑成神了,化成两只专门吸食蛇,周边会燃起火焰的强大妖神。

《子不语》

屠赤文任陕西两当县尉,有厨人张某者,善啖多力,身体修伟,面无左耳。询其故,自言:“四川人,三世业猎,家传异书,能抓风嗅鼻,即知所来者为何兽,某幼亦业此。曾猎于邛崃山。其地号“阴阳界”,阳界尚平敞,阴界尤险峻,人迹罕至。一日,往猎阳界,无所得,遂裹粮入阴界。行五十里许,天已暮,远望十里外高山上有火光烧来,烛林谷如赤日,怪风狂吹而至。某不知何物,抓风再嗅,书所未载,心大惶恐,急登高树顶上觇之。

“俄而火光渐近,乃一大石碑,碑首凿猛虎形,光如万炬,燃照数里。碑能踯躅自行,至树下见有人,忽跃起三四丈,似欲吞啮者,几及我身。我屏息不敢动,碑亦缓缓向西南去。某方幸脱险,俟其去远,将下树矣。忽望见巨蛇千万条,大者身如车轮,小者亦粗如斗,蔽空而来。某自念此身必死于蛇腹,惊怕更甚,不料诸蛇皆腾空冲云而行,离树甚远,我蹲树上,竟无所损。惟一小蛇行少低,向我耳旁擦过,觉痛不可忍,摸之,耳已去矣,血涔涔流下。但见碑尚在前,蹲立火光中不动,凡蛇从碑旁过者,空中辄有脱壳堕下,乱落如万条白练,但闻呿吸嗿然有声。少顷,蛇尽不见,碑亦行远。

“某待至次日,方敢下树,急觅归路,迷不可得。途遇一老人,自称:‘此山民也。子所见者为禹王碑。当年禹王治水,至邛崃山,毒蛇阻道,禹王大怒,命庚辰杀蛇,立二碑镇压,誓曰:“汝他日成神,世世杀蛇,为民除害。”今四千年矣,碑果成神。碑有一大一小,君幸遇其小者,得不死;其大者出,则火燃五里,林木皆灰。二碑俱以蛇为粮,所到处挈以随行,故蛇俯首待食,不暇伤人。子耳际已中蛇毒,出阳界见日则死。’因于衣襟下出药治之,示以归路而别。”

当然世家贡献的禹王碑不是真正神器,只是后天仿制的器物,仅仅可以镇压中阶五级以下的蛇类凶兽,但此时这禹王碑的作用真的很大。

宋幼薇手里的解毒药剂也非常少,‘绯红之花’毕竟是新崛起的猎团不像其他猎团耳目众多,要不是钱老板和宫玥在面对市场上的解毒药剂疯涨的时候留了一手,‘绯红之花’可能一场战斗配给的解毒药剂都不够。

不过也不是没有办法,‘以毒攻毒’是金陵城内药剂师想到的办法,比如收集鸩毒、蛊毒、草木之毒……在金陵围城之际,利用各种毒素试图制作毒丸,这也是不得已之法,药剂师太清楚蛇毒的危害,可是如果不这样根本无法保障守城战士的安危,这是两害比取其轻。

鸩是一种传说中的毒鸟。形象为黑身赤目,身披紫黑色羽毛,喜以蛇为食。它的羽毛有剧毒,放入酒中能置人于死地。《汉书》中记载,汉惠帝二年时期,齐王刘肥入朝,惠帝对其礼遇有加,结果遭到吕后的不满,便令人赠鸩酒意图谋害。此鸟以蛇为食,应是指大冠鹫,古人以为它多食毒蛇,羽毛中必亦含有剧毒之故。

后人把毒药也雅称为鸩。

《本草纲目》

弘景曰︰鴆與運日是兩種。鴆鳥狀如孔雀,五色雜斑,高碩,黑頸赤喙,出廣之深山中。

日,狀如黑傖雞,作聲似云同力,故江東人呼為同力鳥。並啖蛇,人誤食其肉立死,並療蛇毒。昔人用鴆毛為毒酒,故名鴆酒,頃不復爾。又海中有物赤色,狀如龍,名海薑,亦有大毒,甚於鴆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