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页

然而,他虽然色厉却内荏,当日这件事却是他做了些手脚。

那一年阿窈刚丢不久,赵家开始不敢声张,只是偷偷找,等过了一个月,见再也寻不着,顾谈礼那小子便告到了官府,四处贴了画像去寻。

赵大老爷气得倒仰,任是谁家丢了大闺女都是极不光彩的事,若是找回来之后有了什么难以启口的事,一家子都给拖累了,何况他家里还有个马上就要待选的闺女!

赵行之眼瞅着找见的希望越来越渺茫,直接躺倒了,赵信之只能自己带着人出去找,由北到南多走漕运的水路,从那儿盘问,只是越来越马虎。

却没想到,本想着再过些时日就说找不到,打道回府也就过去了,却不想有人曾说在河边捡着一双鞋子,拿回来给丫头一认,正是阿窈的。

既然有了线索,便不能不打听,众人把附近搜了一遍,又寻到了零散的珠串,将河边的住户都问了一遍,就听有人道:“你们要找的,是不是一个八九岁的小娘子?”

他这边舌灿莲花,讲了一个故事,说前几日晚上,有几个人一直追着一个小姑娘,争执推拉了一阵,那姑娘便投了河。因为那几个人生得凶神恶煞,他只悄悄见了,也不敢过问,救也救不及。

顾信之仔细问了那姑娘的形容,果然就是阿窈的模样,只能叹口气:“这却是我家侄女呢,年纪小小却是个烈性子。”

那个人啧啧赞叹:“果然是大户人家的娘子,小小年纪就如此贞烈。”

这人本是接了陈拐子的钱瞎说一气,却不想是个富贵人家找过来,惴惴不安之际就捧了两句,却让顾信之计上心来,嘱咐了他两句。

没过几日,京里便传开了,说赵家二姑娘自小熟读女四书,上元节被贼人所掳,拉扯之际含愤投河。

这事越传越热,到后头甚至有人有鼻子有眼地加了临终遗言,说赵二小姐投河前,曾面色肃穆,痛斥贼人道:“我幼承庭训,遍读诗书,怎能容你等贼子污我清白,今日便以死正名,让天下人都晓得我的冤屈!”不多时雷霆万钧,天地变色,有仙乐隐隐,接了赵二姑娘的魂魄入了天际。

这自然是茶楼里说书人最爱的段子,都写成了书,满城里传说,赵家声名日盛。

那时先皇还在,听说了此事,专门下诏做了旌表,又特地令赵大姑娘入宫为太子侧妃,这便是现今的德妃。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赵信之带人到河道捞了数月,本是装模作样,竟真让他捞着了一个尸首,早已经不辨面容,听见仵作说年岁相对,便认做了阿窈,直接抬了回家入了棺。

他却不知,正因为那日他听了住户的话后,认定已经寻到了人,撤了关卡,陈拐子才得以带了颇不省心的阿窈一路回了南方。

如今顾行之再仔细一回想,怎能不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