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页

“不识货的玩意!”洪涛对这个结果无可奈何,他自己最喜欢dance with y father和run这两首歌,可惜流行音乐永远都是年轻人的主场,他们显然并不太中意这两首慢悠悠的抒情歌曲,the retender这种充满了反抗、叛逆风格的嘶吼,才是他们的最爱。

不过在北美音乐界里,除了排行榜之外,还有一个乐评圈子,两者谁也谈不上谁更权威。前者是反应了流行的趋势,后者则反应了歌曲的质量,说白了就是前者负责体现销量,后者负责评价质量。一般来讲,凡是由一位新歌手演绎并且突然蹿红的歌曲,都会遭到那些乐评人的狠贬。但是这次他们突然集体改变了风格,对洪涛这张专辑一致赞不绝口,按照他们的说法,这些歌曲拿出哪一首来,也足以成为一张专辑中的主打歌,现在一起放出来,有点太奢侈了。

“还算你们识货,如果这些歌你们也看不上,那我就得去告你们种族歧视了!至于为什么不一张专辑配一两首,然后多出几张专辑,哥们不是不想啊,而是肚子里真没货了。我要是告诉你们我这些歌都是连偷带抢弄过来的,没有一首是我自己创作出来的,你们该作何感想呢?”洪涛此时正坐在私人飞机里横穿美国大陆呢,看着这些乐评人写的文章,他是连摇头带叹气啊,重生者的世界他们真不懂!

销量节节高升,还有那么多文章来吹捧,洪涛这次算是彻底红透了,都有点发紫了。现在你随便去美国的各个城市里转吧,只要听见有店铺或者商场里在放歌曲,那十有八九就是他的声音。而且这次美国人已经完全忘记了他的种族、国籍,百分百的把他视为了一个自己人。这也是他这一段不停折腾的结果,不光要让自己获得了美国人的认识,还得让自己获得了他们的认同。

他的所作所为,从最开始的绯闻不断、特立独行,到后来的崇尚冒险、投资获利,再到后来绑架案的处理方式、策划制作参加真人秀节目、发表个人专辑这一系列举动,不仅都获得了成功,还很符合欧美人的思维习惯和处世方式。所以大家已经习惯了一个长着亚洲面孔的年轻人,用各种各样的成功方式出现在自己眼前,看见他就看到了成功的希望,他已经用他自己的方式,花样不断的给所有人淋漓尽致的表演了一系列的美国梦现实版,如果不认同他,那就是不认同美国文化。

第二期的《我有梦想》还没开始播出,洪涛那架燕子皇后号私人飞机又出现在了洛杉矶,他是做为总编剧、总导演、总策划、总监制,来此参加电视剧《越狱》的拍摄工作的。经过2个月的评委生涯之后,洪涛放弃了由自己出演这部电视剧的念头,原因很简单,拍戏太尼玛累了,整天被导演指使得和木偶一样,很没意思。另外他也咨询过几位著名导演,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建议,他不是一位好演员,凑合当个小小小配角还凑合,如果非要当主角,冲他那个非主流的亚洲面孔,就会毁了这部好片子的。

人家说的也对,不管在哪个国家的影视界里,年轻演员、不管男女,颜值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影视影视,就是让观众用眼睛看的,谁不喜欢看美女和帅哥呢,放着那么多美的东西不看,凭什么非得看洪涛这张狐狸脸?再说了,这里的市场主要是针对欧美观众的,洪涛就算再出名,也不会引起观众的代入感,这倒不是种族歧视,而是生活习惯问题,很那在短时间内改变。

既然没人看好自己,那洪涛索性就转入二线吧,专业的事情还是由专业的人来做,但他也不能闲着,咱不会玩还不让学学吗?通过实际参与活动,是学习的最佳途径,所以就把一大堆不碍事、看上去又很高端的头衔全都安在了自己头上,弄了一个四总,然后跟着金嗓子传媒集团的电视剧制片团队开始好好的熟悉美国影视界的规则。既然玩了,洪涛就愿意把大体细节搞清楚,当然了,按照他一贯的尿性,一般到了搞清楚那一刻起,他也就不太想玩了。

在美国拍电视剧和拍电影都差不太多,有一套严格的法律和行业规定,这点很符合美国人的习惯,干什么之前都要先立规矩。而且这是一个不可以随便更改的规矩,一点规矩立好了,就开始逐步完善,从电影发明至今,他们已经完善了上百年时间,从未间断过,结果就形成了一个外行都很难搞明白、内行也搞不太清楚的庞大规则系统。所有想进入这个游戏圈里玩的人,不管贫富、不管身份地位,您都得守规矩,只有在守规矩的前提下,再说谁占便宜谁吃亏的问题。

第1050章 好莱坞是这样滴(一)

想进入美国影视界,那首先得了解人家是怎么玩的,他们是怎么玩的呢?很简单,和美国的法律制度一样,三权分立!制片、经纪、发行三个最重要的环节绝对分离,谁也管不了谁,大家还得在一起合作。这就牵扯到另一个法律精神了,就是妥协和平衡,这三方只有不断的妥协、平衡,才能混在一起把一件事儿做好,谁也别想一拍脑门就决定什么,全得大家坐一起按照规矩商量着来。

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最大化的减低错误决定,保证大方向正确,有利于长期发展;当然它也有不好的一面儿,就是效率没有某个人拍脑袋做决定高。不过两害相权取其轻,与其拍脑袋去高效率的做错事,不如磨磨蹭蹭低效率的去做正确决定,只要做了,就必须保证它是正确的,或者大家认为是正确的,这是一个原则,也是东西方文化上的巨大差异。

光这么讲大家听起来可能不太直观,那我们就举个例子吧。比如说,洪涛在国内有一个电影公司,谭晶签约了洪涛的公司,是个明星,韩雪则是公司的电影制作负责人。好了,现在有一个投资1000万的电影来了,于是谭晶就说了,我的身价要500万,因为是自己公司拍的电影,还不多给我点儿?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把我身价抬起来,对公司也是有好处的。但韩雪不干了,一半的钱全给谭晶了,她还怎么去找别的好演员啊?按照韩雪的意思,不光不能多给谭晶片酬,还得少给,原本谭晶值200万,现在就给100万得了,为公司做贡献了嘛!

谭晶当然不干啊,非要高片酬;韩雪肯定也不干啊,就是不给!得,两方争执不下,怎么办呢?只好去找洪涛这个大老板裁决了。这时候,洪涛就是那个拍脑门做决定的混蛋了。他懂个屁的电影啊,而且就算他懂,他也没法去得罪谭晶和韩雪中的任何一个人,所以他根本就不从电影好坏的角度上去考虑这个问题,他考虑的是谭晶和韩雪那个对他更重要,或者考虑的是谭晶和韩雪那个在床上功夫更好。要不就干脆和稀泥,既要满足谭晶的片酬,又要让这个影片能拍下去,那就只能继续忽悠投资方,让他们再多掏300万。然后让韩雪这边再省省,别精益求精的拍片了,凑合糊弄糊弄差不多就成了。最终可能是一部好电影,结果各方一就和,拍成一部烂片了。

投资方受到损失了,影响了以后继续投资电影的热情;韩雪在创作上受到压制,不再追求完美;谭晶虽然拿到了钱,但是名誉受损,拍烂片的主角谁乐意要啊;洪涛的电影公司也没占到便宜,还影响了整个电影市场的健康发展,这里面就没有一方是获利的,全赔!

大家还可以把思想再延伸一下,琢磨琢磨我们国内的很多事情,包括政府的发展决策,是不是很多都和这个例子很像?人治的坏处就在这里,很多出发点是好的,想让各方都获利,结果一般都是坏的,从上到下大家全受损失,这就是没有规则、全靠拍脑袋做决定的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