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页

按照这个宗旨,洪涛从妮娜给他发回来的一份已知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名录里,筛选出来了几个目标,做为这次行动的主要投资对象。首选的对象自然是微软了,比尔盖茨这个名字在九十年代就是一个神话,虽然洪涛不玩股票,也不玩金融,但是喜欢计算机的人没一个会忽视掉这个人,也没有一个不想成为下一个比尔盖茨。

洪涛也是其中的一个,为此还特意关注过比尔盖茨的生平什么的,打算从人家的成功中找出一点能复制的因素。可惜他文章看了无数,自传也读了n多遍,成功的因素还是没复制出来,该是个屌丝还是个屌丝,不过对于微软的大概发展脉络倒是记得一些。

微软的股票大概是八十年代末期才上市,具体那年洪涛也记不清了。反正到了2000年,它的股价上升了55000%。也就是说如果洪涛现在买一块钱的微软股票,到了2000年,最少也有四五百倍的回报。用八年多的时间换取五百倍的回报,而且每分钱都是清白无比的,洪涛觉得这个速度自己完全可以接受,风险已经小得不能再小了。

其实还有一个公司也在洪涛的关注之中,那就是被咬了一口的大苹果,洪涛很想也上去咬一口。可是最后他还是忍住了,苹果经历过一段儿没有乔布斯的时期,当时股价波动得很厉害,在九七年老乔回归之前,洪涛不敢去咬这个大苹果,怕把牙磕掉。

除了微软之外,洪涛还知道另一个和计算机产业相关的公司,它在九十年代也是高歌猛进。自从386芯片发布之后,就成了世界第一的芯片厂商,具体它的股票上升了多少,洪涛并不清楚,不过他觉得不会比微软少的。这两个公司一个玩软件系统,一个玩硬件芯,一会儿软一会儿硬,把全世界弄得胡说八道,它就是英特尔。

在妮娜给洪涛发过来的名单中,洪涛还看到了另一个很熟悉的名字,cis思科!它和英特尔一样,全是硬件方面的厂商,英特尔是研发芯片,cis是玩路由器,一个致力于计算机,一个是网络设备巨头。在全世界范围内,恐怕没有一个机房里没有cis的产品,从这一点上来说,它比英特尔和ib还要厉害,洪涛好像记得它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总市值就已经超过了ib,如果不买它的股票,天理不容啊。

最后,还有一家公司的股票也被洪涛看中了,那就是戴尔。这家计算机整机制造商比微软上市还晚,但是势头比微软一点不弱,只用了两年多一点的时间,就从每股85涨到168了,而且还在涨。洪涛觉得按照后世里戴尔电脑那个销售量,自己现在买了肯定不亏。

第611章 好的规则

“怎么全是和计算机有关的公司?可口可乐、通用、att、飞利浦摩尔斯这些都不考虑吗?就算是你喜欢计算机,那ib呢?它比你这几个公司可要稳固多了吧?”尤里娅看到了洪涛的这份儿名单,眉毛立刻就皱起来了。这些天她也在研究美国股市,光是这个跨洋长途就没少打,她和妮娜很容易沟通,两个人也私下里拟出了一份名单,但是和洪涛这份名单可以说是格格不入,连一个一样的都没有。

“你说的也有道理,不过我只对这些公司有分析能力,其它公司的业务我看不懂。至于ib嘛……这么说吧,中国有句古话,叫船小好调头,ib太大了,个人计算机又是一个新生行业,我不看好它能及时跟上这个潮流。我研究过过去几十年的美国股票市场,凡事有新生事物出现时,必然有很多老牌公司跌到,然后又有新生力量补充上来。我挑的这几个公司,就是新生力量的代表,它们的上升空间更大,更符合我们的利益。”洪涛毕生的成就,就都在这张嘴上了。

他研究过毛的美国股票市场,还几十年,几天都没看过!这番话里一个字实话也没有,不过这也不能怪他喜欢和身边的人撒谎,他只能是编瞎话骗人,总不能说我是从三十年后来的吧?说了谁信?很多时候,假话更容易让人相信,真话反倒容易被当成弥天大谎。

“这四家公司是平均购买,还是集中买其中的一两个?”尤里娅显然让洪涛这番很具专业味道的分析给说服了,既然老板这么坚持,那她也只能把自己的意见保留,然后多关心关心具体操作问题。

“拿出一半儿来买微软,剩下的平分……”洪涛对于微软最有信心,其它三家公司只能说是知道涨,但是涨幅他可不清楚,所以少买一些试试看。

“这个购买比例是不是也有经过严格计算?”尤里娅忽然觉得她这个中国老板挺懂金融的,所以打算虚心请教请教。

“是我扔色子决定的……对了,我看了微软的股价,现在都70多美元了,你说要是五年后它涨了一百倍,那一股还不得好几万美元啊?可是我没见过那么贵的股票啊,这里有没有什么说道?”洪涛这次连撒谎都懒得撒了,直接改无赖了,不过他有一个优点,就是脸皮厚,不懂的东西直接问。

“……天啊,你、你一点儿股票知识都不懂?就靠扔色子去决定大笔投资?”尤里娅的脸都绿了,差点把那张清单扔到洪涛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