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页

洪涛走在回去的路上,还是心潮彭班,准确的说是春潮澎湃,刚才偷偷摸了韩雪一下之后,几个月的禁欲都白费了,又勾起了那种熟悉的感觉,以至于接见结束时,他不得不微微弓着身子走路,幸亏他得抱着小五给他带来的又一套新被褥,还不至于显得走路姿势那么怪异。

除了这种感觉之外,洪涛现在心里轻松了许多,因为他得到了一个特殊的身份,转运中队一楼东筒杂务!而且他已经确定要留在转运中队服完剩下的一年多刑期了,按照刘中的暗示,到了明年还会为他争取一个减刑名额,当然了,这一切还得看那个三产厂子的效益。

什么三产厂子呢?这和洪涛有什么关系?

这就要从当初在看守所里洪涛和那个大骗子欧阳清的几次密谈说起了。当初欧阳清给洪涛出的主意就是让他利用自己家里的关系和财力,找关系联系上南大楼监狱的管理方,然后由洪涛家里出资建立一座由狱方全权管理的三产加工厂,至于工厂的生产项目,那就由洪涛自己来决定了。

三产这个玩意,全名为第三产业,是个产业经济学的名词,大概意思就是从单位的主业衍生出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这么说可能太抽象了,打个比方吧,比如说洪涛那个中学,教育资金不充足,但是学校又不能直接开公司开工厂,那咋办呢?办个三产小家具厂吧,打着安排学校退休员工和职工家属的名义,做一些小加工什么的,给学校挣点活儿钱。

再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期,这种三产公司、企业及其盛行,你单位里要没个几个三产公司什么的,你都不好意思说你是单位领导,这也太不会为职工谋福利啦!而且这股风不光是在厂矿企业中盛行,就连军队里也照样玩三产,还玩得非常大,京城里很多大酒店、大饭店,背后都有军队三产的影子。对于警察这种半军事化单位来说,弄个三产公司啥的,肯定也是理所应当的。

可是你弄三产可以,你得有项目、有资金、有人才啊!劳改局的本职工作就是管理监狱,要项目没项目、要资金没资金、要人才估计也够呛,您总不能让管教都出去联系业务吧,就他们那个见人就瞪眼的职业病,有买卖也谈不成啊。

第443章 杂务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己人干不了没关系,监狱里最多的是什么?没错,是犯人!这些犯人进来之前那可是干什么的都有,既有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莽汉,也有心思缜密、办事精明的商业人士,他们既然进来了,那唯一的要求就是在服刑期间能够让自己过得舒服点,再能多减点儿刑期,就更完美了。

为了这个目的,他们可以付出很高的代价,比如向洪涛这样的。他们愿意出钱帮助狱方建立三产,有的依靠家里的关系,还能帮狱方拉来项目。这样一来,有项目、有资金了,那这个三产就肯定盈利啊,三产的盈利都归狱方支配,所以干警们的福利也就能提高啊,领导手里也就多了点小钱钱可以支配啊,这是一件多好的事情啊,皆大欢喜!

那个欧阳清要钱没钱,要背景没背景,要项目没项目,但是他有一张能骗人的嘴和一颗每分钟一万转的好脑子。上次来到这里的时候,他就忍不住就用了一次这个招儿,结果还真差点让他给得逞喽,只不过最终还是露馅了,因为他啥也没有,全靠骗是撑不了多久的,为此他也付出了代价,直接就被送去了茶淀,还是最累的三分厂,挖了半年多虾池,差点没把老腰累断了。

这次他把这个办法告诉了洪涛,洪涛当然不是要骗谁,别说几十万投资,就算几百万投资,他也舍得。于是他就把这个办法告诉了韩雪和黑子,让他们回去商量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来,并且付诸实施。韩雪他们自然也得把这个办法转告洪涛的家人,于是他们最终提供给狱方的项目,就是生产玻璃茶几。

大姨夫那个挂靠在街道名下的家具厂,现在已经不再以生产玻璃茶几为主业了。当初大姨夫听从了洪涛的建议,把这个厂改为给做楼房的门窗配套,这样一来,大姨夫盖楼、粗装修,顺便正好把门窗配套项目也一起拿下,不用再去单独采购这些东西,等于是又多了一个利润点。

随着大姨夫的建筑公司越来越红火,这个配套家具厂的生产任务也越来越重。去年初的时候,这个厂就已经在沙河租了一个旧仓库,购买了全套的新设备,全心全意的做起了钢窗和钢木门的生意,玻璃茶几的项目基本都扔给了洪涛学校的校办工厂。

现在校办工厂已经用不上了,洪涛即使出了狱,也没有那个学校再能接收他。所以大姨夫一合计,得,把这个活儿就挪到南大楼来吧。我提供设备、技术人员、销路和原料,你们就提供一块地儿,然后就开始挣钱了,把原料钱给我就成,剩下的利润都是你们的。当然了,这里面还有一个谁也不明说的关键,那就是一个叫洪涛的犯人在这里服刑期间的待遇问题。

刘中刚才和大姨夫聊了一会儿,谈的也是这个问题。由于洪涛不属于恶性犯罪,案情清楚、无前科、年龄小、刑期又短,所以不存在什么安全问题。说白了就是狱方不担心洪涛会越狱什么的,就一年多一点时间,如果洪涛还要搞事儿,那就是脑子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