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页

“别,你那个是工作,咱不能占公家便宜,该多少钱就多少钱,一分都不能差,赶明儿我这个小外孙去了,你帮着照看照看,不听话你就直接揍他!”姥爷说得很大度。

“您饶了我吧,到时候您还不和我玩命啊!胡哥您慢走啊,一会我就取钱去,晚上我上您家找您去啊!”刘店长赶紧摇着手,表示不敢揍洪涛,顺便把拿车的时间也给定了下来,对他来说,这才是正经事。

到此为止,洪涛算是把自己的短期计划全都完成了,先是摆脱了托儿所的精神折磨,然后又能补充一下缺乏的蛋白质,还有了自己的小空间,再找到一个可以藏在背后赚钱的行当,最后把废品收购站也给拿下了,他觉得按照自己目前的能力,能做的基本已经都做了,至于以后到底会不会管用,能管多大用,那就谁也不知道了。

现在洪涛可算是一个大忙人,一天到晚都不闲着,除了上学校停课、给金月补习、教小姨裁剪之外,他还得隔三差五的跑到姥爷的小屋里折腾几个小时的自行车零件,一旦有了闲工夫,他就会跑到家后面的那个废品收购站里去和刘站长下棋,顺便踅摸踅摸收购站里有什么自己能用的东西,然后按照收购价买回家去,藏在自己小屋的床底下。

那个年代的废品收购站都是国营的,每片居民区里都会设一个,一般就是一间临街的房子,房子里有一个大柜台,上面放着一架称,后院就是仓库,收来的废品都放在那里。你家里如果有什么废铜烂铁、破衣服破纸之类的东西,你就得自己送到收购站里去,然后过称按斤算钱。

第46章 废物利用

当时的废品回收站几乎什么都收,普通的废纸、废铁、废铜、废塑料、旧衣服、旧鞋、破瓶子废玻璃都要,另外像头发、电池、牙膏皮之类的也收。洪涛小时候就记得父母会把用完的牙膏筒卷成一小卷留着,等攒多了之后,就会和其它废品一起送到废品收购站里去换几个钢镚回来。当时的牙膏筒都是用铝皮做的,后世的牙膏筒都是塑料的。

洪涛之所以非要混到废品收购站里来,主要不是冲着那些破铜烂铁,而是奔着那些废纸来的。他在后世里从电视上听过几个搞收藏的大家聊过他们当初刚玩收藏的时候,好多都是从废品收购站起步的,于是他也想试试。反正这玩意也没什么成本,没事搜罗搜罗,说不定能赶上那么一件半件的,放到以后不就发财了,这叫下雨天打孩子,闲着也是闲着。

要问洪涛懂不懂古董收藏的知识,他懂个屁,他连上周造的和西周造的瓷器都分不出来。不过这不是问题,这里也没瓷器可以买,主要都是废书废纸之类的东西,他只需要找那些看着像古代书画的玩意,即使找错了也无所谓,放到家里收着总会有可以分辨真假的机会,总比全变成纸浆强。

除了这些书画之外,洪涛还瞄准了另一样东西,就是半导体零件。收购站里有时会有人拿着破旧的收音机来卖,外壳算废塑料,里面的电路板和元器件就算是杂物了,值不了几个钱。

在洪涛眼里,这玩意很稀缺,虽然这些收音机都是坏的,有些都被砸烂了,但是里面的元器件大部分还是可以用的。洪涛不懂古董字画,但是对无线电还是有一些基础的,他上初中的时候比较喜欢无线电,还和父亲的一个教师朋友专门学过这东西。水平虽然很一般,但攒个来福再生式四管收音机还是没问题的,最成功的时候弄过一台6管三波段收音机,可以在夜里收到台湾的电台和米国之音的广播,还曾经用这个玩意诱惑同班的女生和他晚上一起去后海边上偷听敌台。

前面已经说过,这个年代的家用电器就是收音机和手电筒,其中听收音机是一家人唯一的娱乐项目。老人们用它听样板戏,父母用它听新闻,哥哥姐姐用它听评书,小朋友们用它听孙敬修爷爷的:小喇叭开始广播啦!

同自行车、缝纫机比起来,手表和收音机的货源还算是略微充足一些。因为前两样属于生活必须品,后面这两样没有也不会影响生活,顶多是枯燥一些罢了。不过也只是略微充足一些,还达不到谁想买谁买的程度,也是需要工业卷的。

如果洪涛能自己攒收音机去卖,应该也是一个赚钱的买卖,利润率甚至比自行车还高,但是洪涛还真没有这个能力。最难的地方就是配件,这时候没有中关村,也没有平安里电子配件市场,普通的电容、电阻还买得到,像一些放大电路上用的三极管就很难买了,尤其是硅三极管,非常非常难找。

三极管是晶体管收音机里的核心,后世里已经被大规模集成电路所代替,但是90年代以前的电器,不管是收音机还是电视机,都得靠它来整流、滤波、放大。当时中国的电子工业还不太发达,用的大多是锗三极管,这种管子漏电大、热稳定性也差、放大倍数小,用它做的电路噪声比较明显,总体上说没有硅管好用。

但它也不是一无是处,它的低电压性能很好,用在低放电路上声音比较浑厚,一直到90年代,还有那种发烧友,特意去找锗管来做低放,硅管做中放和高放,专门要它那种特殊的电子声。不过这都是发烧友级别的耳朵才能听出来,普通人听什么管子做的放大电路发出的声音都是一样的,顶多是觉得硅管比较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