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1页

林雨桐:“……”宣纸上这四个字已经落下了,还能说什么呢?

再想想,虽然皇家书院这名字直白了些吧,可却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足够的吸引人。再想想,国外的好些大学还叫什么皇家什么什么学院呢,那又如何呢?这名字要是能保留很多年,再过几百年,但愿它也能是一所世界级的名校。

因此,谁都没有在这上面跟他争执。

乾隆一高兴,不仅连夜叫人给将巨大的匾额送来了,更是下了一道旨意,为了提高这个书院的档次,人家说了,不论是皇室宗亲,还是官宦子弟,亦或是寒门出身,非优者不录。凡是在书院出身,持举荐信可候补官缺,吏部当以优先酌情安排。

这旨意一出,上下哗然。想做官要个出身多难呀?科举又何止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且是三年一次。真觉得一半都是在拼运道。

可只要能去书院,显然就是一脚迈入了仕途。这总比考科举容易多了吧。

别说寒门子弟有那读书没出头的心热,便是八旗子弟,皇室宗亲里,也总有没门路没途径,又实在看不到前程的,想过来试试。

他在上面下旨意的时候很爽气,却不想想,书院是只有教舍就成了吗?先生从哪里来呢?

翰林院的大儒不少,但是那些是四爷需要的人吗?

乾隆过来的时候讪讪的,这个月宫里刚刚添了十阿哥,他心里畅快,这不是多喝了几杯酒,当时有些醉意上头。再者,他也确实是想拍拍这边的马屁,南巡一路,他观察了皇阿玛一路,对皇阿玛的有些想法,他心里多少有数。虽然从心里来说,觉得有些想法天真了些,但是……在小范围内叫皇阿玛去折腾,将一切都控制再可控的范围内,他觉得没什么不能纵着来的。

没想到这个旨意一下,好似拍的有点急切。他也大方的很,“皇阿玛,朝中这么多官员,从上到下,只要您瞧上的,儿子给您调过来。”

能当官的,做不了学问。要你那些人干什么?

可乾隆怎么也没想到,他阿玛找到的第一个先生,这么出人意料。

距离庄子有个几十里的一处石场,一群瘦骨嶙峋短葛挂在身上的汉子嘿呦嘿呦的抬着石碑。灼热的太阳挂在头上,汗滴顺着脸颊往下流,砸在石板上。这是一处雕刻石碑、石狮子,一切石头摆件的石场。

马车缓缓过来,管事就笑着迎出去,以为来了大买主。

却不想马车停下来,精干的车夫跳下马,就见从马上下来父子二人。一个三十岁上下颇有威仪的男子,带着个粉琢玉器的七八岁的男孩。这人一瞧,就不是小管事。他忙又恭敬了几分,“这位爷,小的是这儿的管事。您看,这脏兮兮的,大热天的,还带着位小爷。要不,您那边请,那边有树荫,凉快。”

四爷‘嗯’了一声,顺着管事所指的方向过去了。树荫下放着长桌子,桌子上一个茶壶一摞子碗。不等管事把这些收拾干净,四爷就坐下去,问说:“你这里是不是有一叫刘三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