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页

“高川镇哪里呀?”司机先问具体的地方。远近不同,价位不同。人家还得看看路况。

“翠山。”四爷已经拉了车门子,放东西了。

“翠山一路上坡,弯道多……不爱去……我把你放镇上……你给四十五……”

“我给你一百,你把我送家门口……”说着话,人已经上了车。

司机:其实你给我多掏我快我都去的。

如今私家车多了,小县城的出租车越来越不好跑了。比起在县城跑一回五块钱,他们更愿意跑下面的乡镇。远的也就是五六十,回县城还能顺带的捎几个人,跑一回比在县城转一天赚的都多。稍微近点的乡镇,三四十总是有的。

每次一说不往哪里送,人家站在外面掰扯上半天,争个三块两块的,或是是允许半路上再拉人的,也就行了。

结果哪里来的败家子,上来翻倍的往人手里塞钱。

四爷又加了一句,“我赶时间,不要绕着再拉人了,直接就走。完了你给我留个电话,我明儿或是后儿还得回县城,还是一百,回头你来接我一趟……”

好嘞!

从县城到村里,三十五分钟,就直接给飙到了。乡村公路不错,村村都是水泥路,一点也不难走。

说是小山村,但住的却比较集中。盖房子的地形像是梯田的模式,一条巷子比一条巷子高那么一点。为了避免住在上面的人家能看到下面的人家的尴尬,这地形和房高都是计算好的。从上面往下看,家家的后院都被前院盖的堂屋给挡住了。私密性并没有初看上去的那么差。

车顺坡而上,在最高处的巷子口停下车,原身家就在第一家。

八成都是砖瓦房白瓷砖的村里,尹家的房子就显得有些旧了。

进门就分东西堂屋,东屋住着尹宝山和牛爱群夫妻,是卧室,也当客厅饭厅的用。大部分时间,一家子都在这边。西屋子本来也就是一间房的,这儿女大了,家里偏又盖不起房子,银宝山就用搜罗来的砖块,勉强给房屋中间砌了一道墙,简单的粉白了,将一间房一分为二之后,儿子住大的,闺女住小的。闺女那边把窗户扒拉了,直接改成了门,重新给墙上掏了个小窗口,算是有个通风口。

院子里一间还是土坯子盖的厨房,墙上都已经有缝隙了。后院里,靠着墙的一边是羊圈和猪圈,另一边是用石棉瓦盖的棚子,占了后院的一半,冬天给羊囤积干草用的,角落里也能放一些农具。厕所藏在棚子下面,算是不用淋雨了。

家里收拾的很利索,站在门口能一眼望到底。哪怕是家里又是羊又是猪的,可因着尹丽勤快,常拉了干土回来垫牲口圈,粪随时就出了上到菜地里去了,因此,家里除了出粪的时候有些味道,其他时候,真闻不出来家里难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