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页

之前安排的那个结巴,琨哥儿跟商队打了招呼,也就夹在商队里,默默的跟着。

每辆车外面,都有两个车夫一个嬷嬷,坐在车辕上,护的也算是周全。

到了晚上打尖的时候,一家子被聚在一起吃饭,随后才分房间。

饭粗糙但却干净,饭吃完了,管家带着下人在外面等着,金匡招手叫林雨桐:“老四家的……”

林雨桐背着牌位一天都没放,如今递过去,却发现金匡摆手:“你收着就好。”说着,将白天收到的匣子推到林雨桐跟前,“我们上了年纪了,精力大不如前了。大太太得照看……”说着,忧心的看了一眼气色更差的大儿子,跟林雨桐道,“能分忧的也只有你了。”

路上照看?

可到家了不还得大房管家吗?她不想沾这个手,只开了匣子,从里面抓了两把碎银子,“不够我再跟您拿,有这些,估摸着够路上开销了。”

金匡叹了一声,匣子合上退给了大儿媳,“如今不比以往了,这是以后过日子的开销,你先收着。老家是有宅子,年年翻修。也有祭田,一直叫族人打理,但供给咱们家用的祭田只有五百亩。剩下的当年就说过,是给族里赡养孤寡,资助蒙童入学,修缮祠堂坟茔所用。跟咱们家是不相干的。”

五百亩听着是不少,但是二十个人一平均,每人也就二十五亩地。这二十五亩的收入,不可能全收进来,因为没人能真的下地干活。这田还得佃给别人种。一般嘛,也就是收四成租子,佃户是占了大头的。二十五亩地的四成,折合下来,也就是十亩地。一人有十亩地的纯收入。

十亩地好似也不少,可这是北边的田,一年只种一季的庄稼。以如今的产量,一亩三百斤有没?好吧,就按照三百斤算,可三百斤不是能吃到嘴里的粮食。比如小麦,一亩收三百斤的话,这小麦能直接往嘴里塞吗?那不得加工成面粉,按照百分之七十的出粉率,这就剩下二百一十斤了。也就是说,差不多一人两三亩地,能保证自己不挨饿。剩下的粮食……你得换布匹,换油盐酱醋肉蛋,还有人情往来开销,儿女婚嫁……这钱够吗?这还不算每年该攒些粮食应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来的各种自然灾害。

这么一算……根本就攒不下来。只能说,粗茶淡饭的日子能过,下人根本就养不起。临时雇几个帮佣这个可以有,但是下人真的养不起。

这东西一查,这账目一算,都是一眼能看到底的。别说你藏着多少金银,那玩意屁用也不顶。除非偷着救急,否则最好别用。要不然,你的钱财解释不清楚……那这是不是欺君?

所以,就是晚上搂着金元宝,对外,你也得穿布衣,吃糠咽菜不至于的,但你大鱼大肉的讲究,肯定不行。出入仆从成群,那就更是做梦。

一个个的养尊处优的,偏又得是过穷日子,这个家好当吗?

林雨桐疯了才去沾这个手,没看见不叫小徐氏管,她的脸色都变了吗?爱管管去呗,谁管谁知道。

小徐氏把匣子接了,才反应过来是五百亩地。她是管家管老了的,江南五百亩的庄子……那都只够一个人的日常开销……如今一家子不算仆从二十口,日子怎么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