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页

察觉到这封信有异常的,是一名刚加入安保队伍不久的小伙子。他曾在军队服役,再往前追溯则是联邦一所高等学校的文科生。出于对文学的一种爱好和研究,他敏锐察觉到信里的一些词句采用了反复强调的手法,看起来是在加强修辞,但这些东西跟飞行的关联度很高,而且可以通过背后的意思去揣测一些技术指标。比如说,“如雷鸟般翱翔于三万三千尺的云端之上,追逐闪电,无视风的阻力。”这句话强调了两次,而且在每一次使用的措辞都稍有变化,合在一起可以理解为一种飞行器有很高的飞行高度和速度,而从文章里后续的一些强调的语句又可以拼出具体的数字,再跟合作工厂方面一核实,果然跟重型飞行器的测算数据相吻合。

在跟尼古拉商议之后,魏斯决定展开第一阶段的“捕鱼行动”。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消息不外泄,他没有“惊动”联邦安全监察部门和洛林地方警察部门,而是跟尼古拉分工协作,由她组织工厂的安保力量抓内鬼,自己直接带领联合应急分队的成员“突袭”报社。

经过一年多的训练磨合,由第17国防师直属侦察营、安全监察部派驻洛林的武装监察员以及洛林警察组成的联合应急分队已经成为一支拥有丰富反渗透、反间谍经验的准特勤力量。在应急反应机制方面,魏斯领导的州政府也跟驻军、安全监察部以及地方警察部门协商一致,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先行动、后报告”,最大限度地保证了这支特殊力量的机动性和保密性。

这一次,魏斯抽调了24名联合应急分队成员,而且亲自上阵,确保一击取胜。早餐过后,队伍集中出发,乘卡车抵达报社所处街区。行动人员化整为零,分别靠近报社前后门。这个时间点,报社的十多名工作人员已经陆续进入了办公场所,刚刚开始一天的工作。在此之前,魏斯让税务官帮忙调阅了报社的情况,了解到职工人数和业务规模,又从建设部门调取了报社所在建筑的结构图,对目标状况有了较为细致的了解。约定的时点一到,他们果断展开行动,分别从前后门进入报社。看到一群杀气腾腾的风衣男子冲进来,报社里的人都惊呆了,魏斯没跟他们掰扯,一边眯眼观察,一边穿过办公场所朝管理人员的隔间走去。

特殊视野中,其中一个隔间突然出现了红色虚框,这意味着里面的人对外面的突然闯入者持有强烈的敌意,没等他们取出武器,魏斯破门而入,蛮不讲理地将人砸到在地,不必招呼,随行突进的联合应急分队成员上前将他们绑了个结实,以免他们使用随身携带的武器或毒药结束自己的性命。

等到联合应急分队完全控制了报社,并将里间和外面的公共办公场所搜查了一番,洛林警察才姗姗来迟。经过突击审讯,报社的其他相关人员对这两名敌特分子的身份和意图并不知情,而将至两名敌对人员抓获之后,魏斯带着应急分队直接将他们押送到了联邦安全监察部在梅森的审讯室,以专业的审讯方式对他们展开了审查讯问。两人在审讯期间都有过尝试自杀的行为,但因为联邦方面早有准备,他们未能得逞。

经过两天两夜的高压审讯,两个人陆陆续续交代了一些情况。他们这儿只是一个下级的信息中转站,在提取出有用的情报之后,由专人递送的方式转送到位于梅森的另一家企业,而这家企业具有开展国际贸易的资格。虽然暂时还不能确定他们是如何将信息传递出去的,但他们的货物定期通过贝拉卡瑟航空港跟巴塞尔王国关联,可以推测他们大概就是通过这条线来实现情报的传递。报社这个下级据点的沦陷之后,又过了两天,等到魏斯他们循着这条线索再去偷袭那家外贸企业时,发现那里已是人去楼空,相关人员不知所终。尽管他们立即对贝拉卡瑟方面进行了管控,但依然没有找到这些人的踪影,很可能就地疏散,改换身份隐藏起来,而不是试图越境离开。

另外一边,尼古拉主导的清理内鬼行动也取得成功,他们抓获了那名工程师。这人虽然也试图结束自己的性命,但手法并不专业,而且在安保人员的警惕性下没能得手。经过审查,这名工程师竹筒倒豆子般把前前后后的事情都交代了出来。他之所以成为诺曼人的下级情报员,是基于战争时期诺曼人掳走了他的家人,而在联邦的官方管理档案里,他的家人已经不幸死于战火,而且有埋葬地点死亡时间等等相关证明,看起来没有任何可疑之处,殊不知他们还活着,只是被诺曼人带走了。为了家人的安全,这名工程师不得不配合诺曼人收集联邦方面的情报。在这些年,他也从诺曼人那里得到了一些资金,并利用这些资金重新组建了家庭。他与诺曼人方面的联系是单线联络,唯一的情报节点就是已经被突袭并拔除的那个报社。现在线路断了,他也基本失去了作用。虽然对家人安危非常忧虑,但是深知自己罪恶深重的他坦诚地表示,自己愿意无条件的配合联邦官方,并接受相应的惩处,只希望他新组建的家庭不要因此受到牵连。

这一轮较量,拔除了诺曼人埋下的一个钉子和两处联络点,成果算不上丰硕,只能说是一个还不错的开端。接下来,借着洛林议会通过地方退休保险金法案的契机,魏斯在洛林掀起了一场人口登记和工作经历的筛查行动。这跟人口普查登记的性质大致相仿,名义上是为退休保险金的个人基数计算提供依据,实际上需要在洛林工作的每个人将相关的信息登记清楚,并做到有据可查。事实上,通过这种普查性的信息登记,很难找出诺曼人的潜伏者,因为大量信息经过战争——年龄稍大者经历了两次战争,很多经历都已经没有了见证者,但这是一种心理战的策略。魏斯故意让人放出消息说,在登记的过程中筛查出了若干可疑人员,移交到联邦安全监察部门。在通过这种登记将本土的常住人口确定下来之后,又让警察部门对流动人口进行登记管控,以便掌握这些流动性人员的动向。

鉴于贝拉卡瑟航空港已经成为了信息交换的一个重要窗口,明面和暗里的信息都在这里汇集,在联邦安全部门已经派驻人员的情况下,魏斯发动洛林的警察和教育资源,组建了一支半官方的信息化技术团队。这个团队由洛林地方政府通过安全经费负担部分开支,主要针对无线电通讯、货单等方面的途径进行筛查和监视。团队的人员相对固定,以轮换的方式定期在贝拉卡瑟航空港轮值,平时既监测通讯信息,也跟随管理人员对货物进行检查。虽然刚一开始,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任何“成绩”,但科学的思维和科技的力量随着时间逐渐显现出来,数学达人们通过规律性的统计分析,指出需要重点关注的通讯频率和货物批次,文史专家帮助联邦安全监察部门对商业密码进行推理解译,并在失败中不断尝试,最终找出第一条然后是第二条、第三条线索,再由洛林警察部门或是联合应急分队循着这些线索展开行动,揪出潜伏在洛林的各种内鬼,使不怀好意者在洛林愈发的举步维艰。

第080章 曲终人聚

在这个冬天,因为北方的星源石资源开始实打实的分配到各个国家,联邦境内机械方面的订单如预期那般出现了很大的下行压力。位于洛林的合作工厂没有扩大规模,招募人员,而是以稳定目前的架构为主,在研发方面进行重点的推进。所以在整个冬天,除了从星空集团和格鲁曼集团有少量的技术人员来往,合作工厂几乎是封闭的存在,而在魏斯和尼古拉的领导下,他们在重型攻击机的研发方面进展很快,并且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初步实现了模块化的生产——通用生产线制造出几种不同配置的搭载火炮的重型攻击机,它们之间甚至可以在战争期间进行快速的改装。当然,所谓的快速并不是短短几个小时,而需要几天甚至一两个星期,但关键是不需要伤筋动骨,还是可以通过技术途径进行改造。

在这个冬天,各国首脑也没有闲着。基于北方星源石资源的正式开采。军事合作和联合防卫的相关事宜也在各方的推波助澜下进入了深层次的讨论。在威塞克斯政府的强烈要求和诺曼帝国的欲拒还迎下,包括联邦政府在内,各国最终同意在星源石资源的开采和使用上建立备案机制,将星源石的开采和使用信息于以互通,各国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开始逐步分享飞行舰艇的技术,并且定期举行联合的军事操练——这些都是在原有的参谋长联系会议机制上进一步巩固军事合作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星源石资源和飞行舰艇力量近乎于公开,以人造星源石和引擎动力机械为基础的飞机和重型飞行器的制造俨然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机动力量,因而得到了联邦军方高层的重视。入春之时,最高技术委员会的委员们秘密来到洛林,参观合作工厂的研发生产,并现场观看了重型攻击机的样机展示。

尽管从作战效能的对比角度考量,100架重型攻击机勉强能够跟一支飞行舰艇小分队相抗衡,而100架重型飞行器的现实造价要比一支飞行小分队飞行舰艇小分队高出一倍以上,日常的我维护保养以及飞行的训练也是另一个体系,需要额外的负担。经过反复的权衡和商议,军方高层最终决定向星空集团订购600架新式重型攻击机,这些作战装备分两年交付完成,并根据装备的交付进程为飞行部队换装。换装这种新式重型攻击机的飞行团,将陆续从其它地区移防到洛林来。

在此之前,联邦军在洛林有两处大型军事基地和一处大型军用航空港,也即是斯利恩航空港。新开辟基地和机场意味着浩大的工程以及更加严峻的安保和情报工作形势。明面上,联邦、威塞克斯以及诺曼帝国这三大强国为主的国际形势从竞争对抗转向了合作共享,可是诺曼人在狂暴之海上建立军事基地的消息却让形势重新变得紧张起来。

在诺曼帝国西部与联邦东部之间,有一片气候状况格外恶劣的海域,东西宽度超过了4000里。不仅船只难以安全通行,飞行舰艇也很受影响。狂烈的气流,高频的雷电以及难以驾驭的惊涛骇浪,使得这片海域几千年来一直是人类活动的禁区。正因如此,诺曼帝国与联邦的两场大战都是在陆地上展开的。双方虽然各有水面和飞行舰艇,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在狂暴之海发生过激烈的对抗。如今,诺曼人在狂暴之海的几个岛屿上建立军事基地,而诺曼人的情报部门也在联邦东部搞事情,这些都让联邦军方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诺曼帝国表示,他们在狂暴之海上建立军事基地,是出于整个奥伦斯星球的安全防卫需要——如果这片地区始终是军事上的真空,很容易被外来的入侵者利用。再者,他们认为狂暴之海之所以如此的反常,不光是自然界的原因,很可能如北方的太空飞船遗迹那般,也有某些隐秘的存在。即便没有人掌控,它们也一直对外界产生着影响。关于这一点,诺曼人表示在他们的军事基地完成之后,可以邀请各国的顶尖专家共同研究狂暴之海下方的隐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