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页

讨论过了好一会儿,仓库里的声音终于慢慢减弱下来。一众工程师们又重新陷入到了左右为难的境地,而就在这时,刚才那个声音又从角落里传了出来:“我有个想法,不知当讲不当讲……”

所有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左森的身上,他有点不好意思,低头摸了摸鼻子。

“正常的分数能拿的我们都已经拿到了,我觉得我们应当挑战的是加分项目。虽然给人的感觉这些加分项很难完成,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

专家们捣鼓出的加分项不是很难完成,而且非常非常难完成。甚至给人感觉是吹毛求疵。事实上,如果能够拿到这些加分项,也确实意味着参赛作品达到了非常高超的水准——魏斯之所以认同这些加分项,是希望能够起到一个标杆作用,毕竟在他的设想里,这种比赛应该每一年或者每两年举行一次。这次的加分项,便是对下一次参赛作品设计思路的一个风向标。

在三大加分项里,第一项便是在限定的时间内通过复杂的s型弯道。这要求参赛车辆有很强的操控性。在他们之前的测试中,即使老练的司机驾驶普通的轮式车辆也很难在限定时间内完成这一段路,何况是笨重的履带或是农用轮式车辆。第二个加分项是要求参赛车辆瞬时的速度达到每小时160里,这几乎是最初的飞机飞行速度,对于目前的小汽车和卡车来说,在极致的空载状态下有可能达到这一速度的,对农用机械来说,这是个难度极大的挑战。第三个加分项,对稳定性的极致要求,或者说是一个趣味项目,它要求在车上放一个不被固定的水杯,越野过程中水杯不能倒,洒出来的水不能过半。以当前各种车辆的性能,别说是农林机械车辆,就算是高档的汽车也做不到这一点。所以,这三个加分项的30分对参赛者来说成了一种只能仰望的目标。

加分项的做法早已经公告,在场每个人都很清楚,大家之所以不提,是因为觉得没有拿分的可能性。此前已有一些队伍进行了尝试,结果没有一个能够达成。

于是,魏斯将问题抛给了左森:“你有什么具体的想法,不妨说来听听。”

“我设想过一种可能。”左森说道,“如果我们把这样运输车所有的额外的部件都拆下来,只剩下发动机、传动器、悬挂系统以及必要的外部框架,重量上可以减轻到极致,这意味着机动性在理论上也能达到极致。我们只在油箱里保留所需要的最少程度的油量,然后进行一次疯狂的冲刺,160里的极限时速不是没有可能。”

“这是其中一项我们可以尝试的加分挑战,而另外一项,我个人建议到最后一天的最后一刻再进行尝试,因为这是一个规则上的小小漏洞……每个人知晓之后都有可能去利用它。我想,这里应该有人知道什么是平衡器,准确的说,是玛格莱特平衡器。就是上个世纪那位伟大的工程师所发明的,能够在载体颠簸一定程度的时候保持平面的稳定。这样的话,利用这个小玩意儿,我们是有可能拿下第三个加分项的。当然了,这最后一个办法可能会引来一些争议。如果有人提前使用了玛格丽特平衡器,评委组可以宣布这种漏洞是无效的,而当我们最后一个使用且使用之前没有人使用,以州长官的影响力,应该可以去裁定它有效。”

视线焦点一下就聚集到了魏斯这里,他是主办方,不是裁判。评委专家们会有自己的想法,但也如左森所说,他可以施加一定的影响力。这是钻了规则的漏洞,是选择绝对的公平公正的选择还是选择照顾自己的队伍,如同天平的两端,不可能两者兼得。

第059章 错误的指路牌

隔了一天,洛林农林机械厂的参赛队伍再次向涉水越野发起挑战,并成功在跌倒的地方重新爬起……大伙兴奋不已,接着一鼓作气拿下了当天安排的另外几个项目,其中两项刷新了第一轮的成绩。如此一来,即便不挑战加分项,他们也紧紧咬住其他队伍,保持在争夺冠军的第一梯队里。

当天晚上,参赛队伍的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全体加餐,虽然只少量饮酒,氛围还是格外的热烈。魏斯的“奇招”奏效,大家纷纷向他致意,众人之中,似乎只有新来的左森·黎格诺特不是那么兴奋。

饭饱酒足之后,聚餐者渐渐散去,该忙活的继续忙活,该休息的蒙头睡觉。魏斯来到左森跟前:“聊聊?”

左森加入这个团队也有些时日,知道魏斯是怎样一个角色,点点头:“好!”

两人走出聚餐的营帐,肩并肩走出一段距离,魏斯停住脚步,转过身,压低声音道:“霍亨斯陶芬四世是狗屁!霍亨斯陶芬四世是臭狗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