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页

想到这里,魏斯问尼古拉:“你有没有注意到一种新的金属材料,铝?”

“我知道那东西。”尼古拉不假思索地回应说,“听说隆迈尔集团已经掌握了商业化炼铝工艺,这种材料比钢铁轻很多,韧度更好,硬度也不差,如果能运用到飞机制造领域,可以大幅度提升现有飞机的性能。”

魏斯本来还想卖点关子、炫个技能,这下看来,尼古拉确实站在了联邦航空工业技术最前沿,找她帮忙,至少在技术方面不会错。

“战争结束时,我们在飞机和飞行技术上,对诺曼帝国有两年左右的优势,这也是我们在战场上最大的技战术优势。不论诺曼帝国今后是否还会挑起战端,他们一定会全力缩小这方面的差距,同时,想方设法保持他们在战舰技术上的领先位置——拜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威赛克斯人所赐,诺曼人控制了全球星源石百分之六十的产量,而我们只有不到百分之四十。”

这些忧虑,魏斯大致知晓,只是没有尼古拉这么详尽的数据。听了这般对比分析,他愈发感觉到,大力发展以飞机技术为核心的航空工业,是联邦震慑劲敌的必然方式,这也愈发凸显铝合金技术的重要性。

尼古拉带着魏斯来到了一处有移门的机库前,向他介绍说:“战争结束后,我们又定型了一款新战机,瞧瞧,它的线条多优美啊!不动的时候,它是精致的艺术品,飞上蓝天,它是呼啸的雄鹰。”

自战争结束以来,魏斯许久没有启用他的特殊视野,这会儿用来评价联邦军的新战鹰恰当时。从正常视野来看,它的很多机身部件都采用了金属材料,再加上机头的圆形整流罩,显得更具现代化元素,而从战斗读数来看,它确实较以往的战机更加优秀,但还没有达到成倍提升的程度。

观察了一会儿,魏斯道:“动力和防护增强了,火力配置没什么变化?”

尼古拉耸了耸肩:“你确实说到了点子上,武器配备是我们最纠结的地方。机枪换机炮的话,弹药少了,准度也降低了;若是增加机枪数量,火力强度虽然提升了,却又增加了不少重量,可靠性相应降低了。”

魏斯站在她左手边,将右手肘搁在她的左肩上,这是一种跟两人身高、关系非常相适的姿态。他不紧不慢地说道:“现有技术条件下,能达到这个程度已经非常厉害了。要想解决这些结束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依赖于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金属材料和发动机技术。我有种预感,在未来的三五年内,这两方面的技术都会有较大的突破。”

“这么说起来,我应该去帮你拉些赞助,让你们加快材料和动力研发咯?”尼古拉半开玩笑的说。

魏斯笑道:“对我们来说,现在资金不是问题,问题主要是我们的基础太薄弱,很多项目都是从零开始,免不了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才能进入一流行列。现如今,真正引领这两方面技术发展的还是隆迈尔、星空这样的大集团。也就是说,钥匙,其实在你们这里,而不是遥远偏僻的洛林。”

第014章 新手上路

一夜闲谈,相安无事。次日上午,尼古拉请了星空集团的一位运营执行官来。这是个看着很严肃的中年人,眉宇之间透着一股煞气,不像是好说话的主。在尼古拉面前,他显得非常和善,但是对魏斯说话的时候,神态和语气就要冷板许多。他告诉魏斯,飞机制造工厂的旧生产线确实考虑转让,目前已有几拨潜在买家来联系过了,初步接洽的价格在2000金克朗左右。如果将整条生产线打包回家,完全能够满足普通农用飞机和中短途邮政货运飞机需要,少量搭载乘客或是用于短距离观光也是可行的。

2000金克朗,跟尼古拉的估价相差不多,但她的估价是基于自建生产线,而不是一条已经磨损折旧的二手生产线,感觉这是坐地起价的节奏?退一步说,就算价格可以谈,这种没有改进余地的二手生产线犹如一柄双刃剑,好处是可以让工人迅速掌握飞机生产技术,坏处是必然成为制约企业快速发展的硬伤,有没有必要往狠里砍价?

看过对方提供的技术资料后,魏斯思量了一会儿,伸出三根手指:“抱歉,这样一条生产线,我最多出300金克朗。至于其他潜在买家,他们愿意出什么价格,那是他们的事情,与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