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页

对游击先遣队而言,要想除掉这个头号威胁,它现在的状态无疑是最好下手的。不过,在先前的战斗中,他们的迫击炮丢失了一大半,如今仅剩14门,所存炮弹也只有300多发,靠迫击炮是不太可能重创甚至摧毁一艘巡洋舰的,通过突袭强行登舰或是进行爆破,在敌人的严密防备下不仅胜算小、消耗大,还很有可能被敌人咬住不放,进而出现一招不慎、满盘皆属的极端状况!

有鉴于此,魏斯决定跟对手好好周旋一番。入夜之后,他派出传令兵,通知各队人马加强隐蔽,注意做好战士们的“温饱”工作——在没有敌舰活动的情况下,夜里可以使用烟光较小的煤油炉烹煮食物,同时,利用好帐篷、植被等现有资源,取避风处夜宿。部队当晚既不采取攻击行动,也不作大范围的警戒或侦察,总之,最大限度地保存体力和精力,休整待战。

这一晚,游击先遣队销声匿迹,在溪谷宿营的诺曼人过得并不安稳。魏斯通过特殊视野观察到敌人夜里依然保持着严密的防御阵型,这意味着很多士兵是在工事里过夜,而不是到营帐或舰舱睡觉,这种枕戈待旦的状态,让他们在精神难以获得放松,亦不利于体力的充分恢复。此外,诺曼巡洋舰的烟囱始终往外散发烟气,动力输出也维持在正常上限值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所有人都防备着,或者说是等待着对手的攻击,可是从夜幕落下等到太阳升起,山林里静悄悄的,就连野兽也不曾来到溪畔活动。

诺曼人似乎从这种过度反常的平静中嗅到了对手的气息,天亮之后,他们出动了一大半地面部队,对周边山林展开了拉网式的搜索,后方的航空部队也派来飞机助阵,唯独他们的巡洋舰没有出动,默默地扮演着地面堡垒的角色。面对诺曼人的进逼,魏斯带着十多人组成的指挥部,如同幽灵一般在敌人的溪谷营地和己方秘密营地周围移动,窥探敌人的排兵布阵,从容不迫地调度全局。那些位置本来就够远够好的游击分队按兵不动,位置靠前的分队,收拾行装实施机动规避,一个完整的白昼下来,各分队始终跟敌人保持着足够安全的距离,而诺曼人这一天的行动显得犹犹豫豫、畏畏缩缩,他们既想要找到对手踪迹,又担心对方一击即走,以致于一面蠢蠢欲动、一面心存顾虑,演戏不入戏,瞻前又顾后,照此下去,再耗上一两天,估计不用游击先遣队出击,他们便会自行撤走。

但这一次,魏斯并不打算把敌人熬走了事,而是等他们失了锐气、耗了耐心,再给他们致命一击!

第096章 风云际会

接下来的两天,诺曼人依旧步步为营,稳扎稳打。他们一边巩固溪谷营地的防御,一边拓宽搜索的广度和深度,不仅走得更远,也搜得更细,甚至还在游击先遣队遗弃的秘密营地“挖地三尺”,把洛林游击战士当年埋藏的一些装备也给掘了出来。

另一边,魏斯亦熟练地调度部队,桥面地规避敌人。当然,再巧妙的掩蔽也难以彻底扫清踪迹,诺曼人虽然追不到游击先遣队,却几次发现他们逗留过的痕迹,双方俨然进入了一场斗智斗勇斗耐力的“躲猫猫”。

此间,游击先遣队这边是没有任何外援的,而诺曼人那边则补了一船装备物资,增加了一支战车分队、一支火炮分队以及一支医疗分队,但这种增强,并没有让他们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在诺曼人抵达此地的第四天,他们的巡洋舰离开了,这一刻,双方战力对比似乎发生了颠覆性的转变。联邦军游击先遣队完全可以通过极富侵略性的战法,在崇山峻岭中消耗敌人,最终在溪谷将残敌悉数歼灭……不过,魏斯依然不急着发动攻击,他们的食物补给尚能维持十日,洛林的联邦军情报部门、民众抵抗组织以及大后方也在伺机提供支援,而这支诺曼军队孤军深入,看似有强援支撑,实际上处境并不好。从前前后后的种种迹象来看,他们更像是一只肥美的饵,等着大鱼上钩,可钓鱼也有失手的时候,丢了饵、跑了鱼可不足为奇!

清晨破雾离去的诺曼巡洋舰,傍晚时分又重新出现在了天际边。从它活动的方向和时间推断,这个白天很可能是前往斯利恩进行补给。上一次,魏斯率领游击先遣队突袭斯利恩,引导己方飞行部队将它炸了个底朝天,使得诺曼人短时间内没办法再发挥它的战略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斯利恩彻底失去军事价值。从情报部门和抵抗组织获得的情报表明,诺曼军队在斯利恩部署了战斗机部队,并利用轰炸后余留的设施和物资对飞行舰艇进行小规模、短时间的补给维护。魏斯原本筹划着先在洛林北部打一阵游击战,再突然跳到中线去,找机会导演一场“三袭斯利恩”的好戏,现在看来,斯利恩还真是颗早拔早好的“硬钉子”。

诺曼巡洋舰这一去一回,从慵懒的病猫又重新变回了下山猛虎。入夜后,它在山林上空来回游荡,八盏探照灯如八臂魔神,横行霸道、无所顾忌。那些没有经历后卫苦战的游击先遣队战士,在这种情境下不由得感到压力山大,而在这艘巡洋舰的助威下,诺曼人的地面部队没有像之前那样一天黑就撤回溪谷营地,只见他们继续在山林中展开搜索,由此将活动范围拓展到几天来的最远点。

随着敌人的逼近,本来处于安全位置的各分队相继预警——若不连夜转移,未必会被敌人发现,可一旦跟敌人交火,数百人的队伍就很难像少量战斗人员那样避开敌舰探照灯。当然了,要应付敌人的夜间扫荡,除了紧急转移,还有其他一些办法,譬如布设触发式爆炸陷阱、以小股部队携带迫击炮夜袭敌军溪谷营地等等。

战场临敌,留给指挥官考虑和抉择的时间往往很短,魏斯审视敌情、权衡应对,继而派出传令兵,让隐蔽待机的各战斗分队前半夜想方设法避开敌人,后半夜集体反击。如清晨无雾,天亮前撤出战斗,若清晨起雾,则大胆穿插敌后,痛击敌军地面部队!

深秋初冬时节,洛林的雾如同家常便饭,等到气温再冷一些,雪雾天气要占到一多半的时间,这也是当年魏斯能够带领一支非正规武装长期对抗诺曼军队的有利因素之一,但恶劣天气并不能时时刻刻保护他们,洛林游击战士的最后一战,便是在隆冬时节一场大雪过后进行的——那时天寒地冻,秘密据点里的非战斗人员转移不便,他们只好以有限兵力跟强大的敌人打了一场据点防御战,虽然以相对较少的伤亡击毙击伤大量敌军,到头来还是耗尽了气力,再打下去也只会流干所有人的血。那样深刻的教训,让魏斯从根子里领悟了游击战的精髓,他发誓不再重蹈覆辙,必定要说到做到……

魏斯亲自挑选出来的传令兵,年龄都在22岁至28岁之间,既有较为丰富的战斗经验,又处于体力精力最旺盛的人生阶段,脑袋也还灵光,不容易犯迷糊。几天来,他们频繁穿行于这片山林,对大部分地形都已了然于心,即便是在夜晚,也能够以较快的速度抵达指定位置。传令兵派出去之后不久,在魏斯的特殊视野里,分散隐蔽的作战分队一支接着一支开始朝远离溪谷的方向移动,他们行动果断、目标明确,跟那些谨慎前行的敌军分队相比,如同松鼠之于鬣狗、雀鹰之于兀鹫,只要不愚笨的自投罗网,后者根本跟不上他们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