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页

穆斯德根语速飞快地说:“行了,等你好一些的时候,我们再找机会细聊。现在,我得带着战车部队去把那些侵占友军阵地的敌人消灭掉。多保重了,克伦伯·海森代理上尉!”

说罢,这位银发军官行了个军礼,意气风发地转身离开了。

“多保重,穆斯德根学长!”魏斯应道。等到对方走远,他才想什么,转头问旁边的士官:“对第793警备团防区的抵近侦察结果怎么样?”

士官当即回答:“长官,正如您所料,他们的阵地已经被诺曼军队占领了,但非常奇怪的一点是,阵地周围没看到双方阵亡人员的遗体,也没有猛烈交战的痕迹。事实上,此前谁也没有发现这个方向有大规模交火。”

听了这些,魏斯摸着下巴揣测道:“也就是说,第793警备团可能是主动撤离防区的?他们接到了撤离命令,或是被敌人的某些手段给欺骗了?嗯,在战场上,一切皆有可能!”

他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望着隆隆开进的联邦军装甲部队。穆斯德根还是穆斯德根,但这支装甲部队已经不是原来的战1连了,经过先前的突袭作战,战车数量不减反增,而且在装甲战车之后还跟了不少搭载士兵的卡车。就兵力和装备而言,这支部队已经接近营级规模了。看来,那场成功的击溃战极大地提升了他在部队的地位,于公于私,这都是好事。先在总参谋部积攒人脉、修炼技能,再“空降”到基层部队练级,而且带的还是新组建的装甲部队,这般熟悉的套路……穆斯德根学长,你才是真正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第046章 临危御敌

在一棵树干需要两个成年人联手才能环抱的大树上,魏斯攀到了离地五六米的位置,久久凝望着漆黑寂静的战场。遭到攻击后,原属联邦军第793警备团的阵地再度爆发出密集的防御火力。炮火在黑暗中跳动,爆焰在夜幕下闪跃,滚腾的黑烟转瞬即逝,遁入那夜幕深处……

正面强突么?

魏斯没有眯眼,而是从枪弹炮弹以及各种爆炸的分布情况推断己方装甲部队采取的进攻策略。乍一开始,阵地上的防御火力基本集中在正面,虽然阵地的层次较为单一,没有地雷阵和深沟大壕阻挡,即便是装甲部队,顶着这样猛烈的火力往前冲也显然不是明智之举啊!

前途无量的穆斯德根学长,这就骄傲的开始轻视对手了?不,他不是那种性格,不是!

暂且撇开自己的战场“金手指”,魏斯试着用常规思维进行推断。在战争爆发之初,联邦军队装备的装甲战车以四轮构造的轻型装甲车“哨兵”和六轮构造的中型装甲车“游骑兵”为主。前者的性能和定位正如其名,主要用来执行战场侦察巡逻,因其结构相对简单、操作相对便捷、成本相对低廉而大量装备;后者的角色是战场快速机动和纵深突击,综合性能较强,但因造价、战略战术思维等原因,装备数量不多,仅形成了营级单位的集群使用。在北方的出境作战以及边境战役期间,联邦军队投入的装甲战车不下千辆,发挥的作用却远不及诺曼装甲部队那般出彩。

几个月来,依仗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全速运转的战时体制,自由联邦不但成倍扩充了军队,为前线部队提供了充足的弹药物资,更在既有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战斗经验进行了大范围、大规模的装备改良,各种新式火炮以及飞机、战车纷纷涌现,为联邦军队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与信心。在穆斯德根中尉所指挥的这支战车部队里,早期型号的“哨兵”和“游骑兵”数量已经很少了,挑大梁的是体形、动力、装甲、火力全面提升的“枪骑兵”——六轮配置,装备重型转管机关炮或山地型短管速射炮。这些属于平常可见,魏斯之前瞧见两辆稀罕的半履带装甲车,那可是全奥伦斯星球第一款实用型半履带装甲战车,平地速度不逊于纯轮式车辆,越野能力牛的一批,搭载野战型15ir口径速射炮,兼具较强的陆攻和防空能力,一面世就被联邦军队寄予厚望。以当前的武器水平,这种新战车若是数量够多,形成规模效应,碾压敌军不成问题,问题在于不仅是直属警卫团,整个第9兵团也没几辆。

既然军势没有达到以力胜技的程度,就必须在战术运用上想办法,以穆斯德根的聪颖和成熟,肯定会考虑清楚,从而做出正确的抉择……果不其然,战斗持续了十来分钟,相对安静的右翼阵地突然爆发了激烈战斗,阵地正面的交火则有所减弱,又过了四五分钟,左翼阵地遭到密集枪弹火力扫荡,战火开始向阵地纵深延伸,这应该是联邦军队成功突防的表现。

穆斯德根学长果然不是泛泛之辈。

魏斯舒了一口气,走下土丘,骑上战马。侦察营没有直接参加战斗,除了派到附近探察敌情的几支小队,其余人得以继续原地休整。等到装甲部队顺利拿下阻梗在兵团司令部移防路线上的原第793警备团阵地,他们必定要继续执行探路任务——按说在联邦军队的实际控制区,各部队的防区相互衔接,指挥部通过各部队的报告及时掌握敌情,做出应对部署。问题在于诺曼人大举反击之前将多支精锐陆战部队空降到了联邦军战线后方,他们所到之处,不但破坏联邦军的野战通讯线路,更四处袭击指挥部、补给点、战俘营,把联邦军战线的纵深地带搅得一团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