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页

说罢,他就着西线指挥部提供的贝拉卡瑟要塞作战形势图,提出了先战舰后要塞和先要塞后战舰两种作战思路,前一种是用烟雾干扰敌人视野,采取声东击西的方式接近敌方战舰,用爆破的方式炸开一个能够进入敌方战舰的口子,即使不能夺取敌人的战舰,也要迫使它迅速离开,从而扫除诺曼军队防守贝拉卡瑟的火力支点;后一种同样是利用烟雾掩护部队行动,所不同的是作战部队直接进入近乎废墟的要塞,尽可能避开敌舰炮火,跟诺曼步兵争夺要塞的控制权。

两种思路,难度、风险以及潜在收获看起来很明显,孰优孰劣,似乎稍作权衡便能得出结论。放在兵棋推演的沙盘上,这种对比确实泾渭分明,可是放在现实中,以成熟理智的思维,却未必如此。再精妙的战术,如果不具备可行性,那么也只是纸上谈兵。要从想法变成可行,从构思变成策略,需要综合考虑部队是否具备基本素质,是否接受过类似的训练操演,是否能在战场上贯彻执行。

在联邦军队的常规战术模式中,烟幕掩护既不是必备项,也不是常见项,因为烟幕在遮蔽敌人的视野时,也同样遮蔽了己方的视野。指挥官们推崇的是战舰重炮开路、地面步兵强推,推崇的是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坚韧的战斗意志,在战场上故意制造烟幕,仿佛有失光明磊落的品格,是鬼鬼祟祟上不了台面的伎俩。

值得庆幸的是,联邦军队不但在战术上墨守成规,在军需配给方面也不甚灵活,即便前线部队没有提出需求,他们还是按照固定的比例,为作战部队提供榴弹、穿甲弹、霰弹、照明弹、燃烧弹、烟雾弹,这意味着如果师部决定采纳魏斯的战术思路,短时间内也能够弄到一定数量的烟雾弹。

乍一开始,包括德卢卡和布蒂奇在内,师部军官们都倾向于先攻敌舰后夺要塞的思路,毕竟在历年的大会操、大演习当中,步兵成功夺舰的战例虽然凤毛麟角,却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但听了魏斯的全盘分析之后,他们还是冷静下来,审慎思量战术的可行性。

第015章 编外战舰

夜幕下,魏斯匍匐在距离贝拉卡瑟隘口18000尺的堑壕里,身旁是来自师部的情报参谋若奥·哈特鲍尔上尉,以及第931团的官兵们。经过商议,师参谋长布蒂奇上校随同第931团参加第11国防师组建后的首场战斗,师长德卢卡少将在指挥部坐镇,而在魏斯的建议下,德卢卡跟西线指挥部的老长官通了半个小时电话,不但争取到了定点定时的火力支援,还从第1国防师特遣突击队划来了一个爆破分队,临时加入到第931团的战斗行列。

9时整,红色信号弹冉冉升空,联邦军阵地千炮齐鸣,密集的炮火如雨点般砸向贝拉卡瑟隘口,那里有形同废墟的贝拉卡瑟要塞和停落在要塞附近充当炮台的诺曼战列舰。猛烈的炮击持续到了9时30分,来自隘口的爆炸声渐渐变得稀疏,灰色的烟尘尚未消散,又有白色的浓烟一团团涌起。

“1营……快速前进!”

听到这声稳健有力的号令,第931团1营的官兵们以连为单位,在不到6000尺宽的正面向隘口前进,从第1国防师调来爆破分队紧随其后,五六百号人没有一个人发出多余的声音,耳边只有皮靴踩过的沉闷脚步声和装备摩擦磕碰的轻微窸窣声。

炮兵发射的烟雾弹,让贝拉卡瑟隘口烟雾弥漫,诺曼人的射击视野受到遮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坐以待毙,乱射的枪弹依然对冲锋陷阵的官兵们构成致命威胁。魏斯和哈特鲍尔上尉主动请缨,跟随1营投入第一波攻击,以便侦察敌情,传送第一手信息,而让布蒂奇上校呆在相对安全的团部临阵决断。

从前沿阵地到贝拉卡瑟隘口只有区区五千多米,但坡度接近45度,而且遍布弹坑,泥泞崎岖,跨越这段距离需要花费很多的气力和时间。魏斯背着装有六枚投掷式发烟弹的行军囊,携带了两支半自动手枪、一个基数的弹药以及两枚菠米弹,这些武器装备看着不多,重量可不轻。趁着诺曼军队的枪炮火力还没有劈头盖脸地倾泻下来,魏斯跟周围的联邦官兵们一样,竭尽全力地保持前进速度。前面半段还好,越往后,地面坑洼越多,而且散落着各种未及清理的物件甚至是阵亡者的肢体残骸。魏斯脚下拌蒜,踉踉跄跄,即便手脚并用,也不曾放慢速度。

在联邦军进攻部队抵达隘口之前,炮击完全停止了。能征惯战的诺曼人不顾视线受阻,迅速向联邦军队发动进攻的必经区域开火。小口径炮弹呼啸着落下,子弹从附近嗖嗖的飞过,死神开始在队伍中收割性命,但除了中弹者,没有人放慢脚步或主动趴下。

片刻过后,魏斯跟着1营官兵抵达了地势相对开阔的隘口,这里的弹坑更多更大,为联军官兵们提供了相当宝贵的临时掩体。冲在第一线的军官和士兵们纷纷跃入弹坑,在上坡地形持续奔跑,体能再强的人也需要喘口气,顺势在这枪林弹雨中冷静观察战场情况。

来到一个大弹坑前,魏斯毫不迟疑地跳了下去,因为视线糟糕,一脑袋撞上了同伴。

这人盯着魏斯的脸瞧了瞧,大声道:“嘿,克伦伯·海森代理上尉,我们的作战参谋,看到你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