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3页

杨信说道。

“你是担心发生饥荒?”

杨夫人终于醒悟过来说道。

“你就别管我是为什么了,总之就是不停做罐头,不过一定要保证这些罐头的质量,对于那些囤积在地窖里的要定期抽查,别有因为质量不好变质了都不知道的,争取每年最少要做一百万斤,越多越好。另外快船也得不停造,南洋公司用不了也造,造出来一艘就配上水手出海,就算去钓鱼岛拉鸟粪也行,本地水手不够就去外地招募,三年内至少要建造出三百艘快船。”

杨信说道。

“三百艘,你疯了?”

杨夫人愕然道。

三百艘的确很疯狂,但这是必须的。

虽然这些船载重量不大,实际上也就是一百吨,但一百吨也是一千多石米啊,三百艘快船一次能够运输差不多四五十万石,从南洋往返一年能跑六个来回,那也是三百万石……

三百万石也没多少。

三百万石米听着挺多,实际上随随便便两个县绝产就让这点粮食落入黑洞了,而且三百万石粮食从东南亚购买也没那么容易,不要以为南洋就是粮仓,那边能提供的余粮也根本没有多少。那里的确自然条件好,像爪哇岛轻轻松松一年三熟,但问题是人口少,农业技术差,更重要的是天天战乱不断,无论暹罗,越南统统都在打仗中,缅甸也一样,这些地方弄不出太多余粮。

一年几百万石就是极限了,毕竟这时候爪哇岛上估计总共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一百万人口。

剩下还有倭国……

倭国更榨不出粮食。

因为倭国同样陷入小冰河期带来的宽永大饥荒。

外购这条路只是聊胜于无而已。

真得,这不是说海外有一个囤积着粮食的港口,然后一队商船过去装上就回来,在这个没有什么真正交通可言的时代,杨信就是让他的船队去印度,一年也运不回多少粮食。就算当地有商人愿意卖,而且孟加拉有余粮可卖,这些粮食从一个个乡村搜集起来用小船一点点运到达卡,那还得一项浩大的工程。甚至就是他去买粮食的消息传到这些乡村,恐怕也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且孟加拉那鬼地方同样经常来个大饥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