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页

但是,这不是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杨信迫害,没有他的迫害,这些人怎么可能背叛大明?

总之就是这样。

这种舆论在南方很有市场,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扒皮段子,甚至还出现了一本杨信恶行录的小册子,据说还有人在写小说。

这样孙承宗在此期间扮演的角色,就很值得推敲了。

这个北方东林党的重要成员,在这期间不但什么都没做,而且据说和杨信交往还很密切,这就不对了,身为东林党一份子,怎么能和这种奸臣靠近。之前民间就对孙兵部的屁股问题很有些传言,现在这份奏折算是实锤了,这哪是什么忠臣啊,这明明是杨信同党。

“不要妄下结论,孙兵部未必就真与杨信同流合污,更何况此策欲行尚需通过内阁,科道,而礼部和都察院都未必会答应。”

文震孟说道。

这帮家伙一边说话,一边看着远处那片尘埃的接近。

不过陈仁锡的目光却落在下面。

城门前是列队的新军,这支经过了镇江之战锻炼的新军,已经多少有了几分精锐的模样,因为长矛的好用回来后孙元化加入了长矛训练,不过仍旧不敢抛弃战车。毕竟孙元化很清楚,杨信的荡寇军能面对骑兵死战不退,但他没法让新军这样,所以战车这道防线仍旧必须。

长矛只是备用。

此刻这些列队的新军一个个站在架着小弗朗机的战车后,拄着一根根长矛,穿着新式的全铁甲,看上去也都威风的很。

而在他们中间是一个少年。

其实还算小孩。

刚刚提前被他哥哥册封为信王的崇祯一身团龙袍,连同内阁首辅方从哲,礼部尚书盛以弘,还有鸿胪寺的一帮官员,五军都督府的几个勋贵都督们,包括降到都督佥事的李如桢,本身蒙古人的恭顺侯都在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