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页

老仆等三十多人跪在路上,向吴王磕头。

徐础上前一一扶起,说道:“我已不是吴王,诸位前来投奔,我感激不尽,但是恕我不能接纳,你们还想投奔何人?我可以写封信引荐一下。”

一名原卫兵道:“我们只想跟随吴王,无论吴王……”

“我现在只是一介布衣,姓徐名础。你叫昌言之?”

昌姓是旧吴七族之一,徐础曾在阵前斩杀过一员名叫昌顺之的将领,昌言之与他同族,却不是兄弟。

“是我,我们十七人皆愿继续给……徐公子当卫兵。”

老仆插口道:“是啊,我们十五人也愿意继续服侍公子。”

徐础苦笑道:“布衣之士,不需要这么多人……”

昌言之道:“徐公子收下我们吧,反正我们已经无处可去。天可怜见,让我们又遇见徐公子,今后我们不会再离开。”

老仆再插口道:“是啊,公子之前走得太仓促,我们来不及追随,这回是怎么也不离开了。”

“你们怎会无处可去?降世将军、梁王和王颠将军……”

昌言之摇头,“吴王待我们恩重如山,不可不报。吴王要争鼎,我们为你冲锋陷阵,吴王要隐居,我们替你持镐开荒。”

老仆又插口道:“是啊,我虽然年纪大些,还能干活儿,这些人年轻,能为公子做不少事情。”

昌言之等十七人皆是原来的卫兵,徐础即便不记得姓名,也都脸熟,另外十五人却只有老仆是熟人,而且不足十五之数,想是留在了车里,一直没露面。

徐础得问个清楚,拱手道:“恕我眼拙,诸位好像不是我帐下兵将。”

一名二十多岁的青年回道:“吴王……徐公子没见过我们。我们本是东都百姓,因事被囚,幸得赦免,随大军一同前去迎战荆州军。徐公子在东都曾施粥赈济百姓,又免众人死罪,我们吃过米粥、受过恩赦,因此前来追随徐公子,甘受驱使,望能报恩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