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页

于远志御剑而来,道:“道玄大法师转了封公文过来,请您过目。”

李泌叹了口气:“道玄师弟真是任事不管吗?”接过来看罢,忽然笑了:“很好!”

于远志问:“如何回复?”

李泌道:“留档。”

于远志确认:“大法师,如此大事,真不处置?”

李泌道:“眼下天灾频发,哪里还有余力顾及这些?今年招募的年轻才俊,你去看过没有?安顿得如何?”

于远志道:“一百二十金丹前期、三十金丹后期,都安置在终南山上了,只是家眷有些多了,房舍还没完全建好。大法师,为何安置那么多家眷?可否……”

李泌摇头,十分坚定:“你要记住,家眷和修士一样重要,必须安置妥当!”

于远志无奈道:“是,弟子一定尽力。只是再难招募了,各家宗门都不怎么愿意放人,毕竟造就一名金丹是很难的。”

李泌沉思片刻,道:“那就将招募范围扩大至筑基,招募三百人,年岁必须是三十以下,连同家眷,一起接上终南山。再有各宗不愿放人的,让咱们在十八家宗门联络的总办出面,劝说他们。崇玄署要人,还能不给?没有这个道理!”

第六十四章 唯一的机会

在天下各宗的瞩目下,罗浮派、唐门、青城派、怀仙馆和丽水派联名向崇玄署发送的公函,被崇玄署存档了,没有给出任何意见。

此事对朝廷的冲击十分巨大,据说杨相、高大将军等人亲上终南山,却只和留镇楼观台的道玄大法师探讨了一番书画的用笔精义,无功而返。

进入三月,又到了天下州郡缴纳春赋的时候,由益州托管委员会署名的公函递交到了户部,声称为了弥补府库亏空、安抚人心、救济灾民、为战事善后,托管委员会免除了剑南道和南六诏去年的秋赋和今年的春赋,今年的秋赋视善后情况而定,请户部准予办理。

这份公函可谓举世瞩目,刚至长安,就被小道消息传开,百官为之侧目,大家都紧盯着政事堂的处置方略。

李林甫病故、陈希烈辞相后,如今的政事堂由杨国忠把持,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韦见素和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房琯共同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