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页

洞庭派在南吴州经营十多年,共建起三座大院、六座小院,六处大小药圃,两片灵田,一座飞云精铁矿,主要集中在三个地方:南主峰、北口和东溪。

这三个地方各有一座大院,又称南院、北院和东院。

北口就是刚才进入南吴山的北向山口,也是南吴州和黑山郡联络的主要通道。这里通常是接待来访客人的所在,有时候洞庭派也在这里举办拍卖会,产业以北院为主。

南主峰是南吴州的产业聚集地,开辟了四座药圃和两片灵田,除了南院外,还有五处小院散落在周围的南二峰和南三峰中。

东溪顾名思义,就是南主峰流下来的一条溪流,溪流向东而去,至东谷口而出。在溪流的北岸,便是东院,附近有两座药圃和一座飞云精铁矿。

查看清点了一下午,顾佐才将这些地方都走遍,总计下来,有房一百二十余间,包括了大殿三间、住房八十一间以及丹房、书房、厨房若干,此外还有七间大库房。

查看房间的时候,尚执事一脸伤感:“我是第一批开发南吴州的弟子,当时还是筑基,这些房屋殿宇,都是我们一块砖一块砖盖起来的啊,前后建了七年,扔进去上万贯!唉……”

南吴州的产业里赚钱的是药圃、灵田和飞云精铁矿。

其中,六座药圃每年产灵草灵花二十八种,年销售九千余贯;两座灵田是南吴州的特色,所产灵米直供京城和几大宗门,年销售五千余贯;飞云精铁是炼制飞剑的上好材料,可惜矿小,产量不高,年收益两千贯左右。

洞庭派在南吴州常住的修士和百姓大约一百六十余人,年开支八千贯左右,收入减支出,每年净收益八千贯。

如果没有沉重的税赋,这笔收益还是相当不错的,可惜每年需要缴纳一万贯又五千灵石,这就是个巨大的亏空了。

了解完这些信息,顾佐向尚执事表示感谢,同时又道:“来之前,贵派说,有些人想留下,问我是否接收,都是哪些人?刚才遇到的都是吗?”

查点各处产业的时候,药圃、灵田和铁矿处都有人出面迎接,向顾佐介绍情况,顾佐当时就留心了。

尚执事道:“正要跟你说呢。前几天,我们洞庭派带人撤离南吴州,想走的已经随大队出发了,剩下还有十二户、六十三人,都是拖家带口在南吴州生活了多年的,不想离开这里。如果顾馆主愿意接收,他们就跟着怀仙馆做事,如果顾馆主有难处,我再带他们离开,然后在黑山郡就地遣散。”

“就地遣散?”

“是,送到黑山郡,每家发一笔遣散费。如果顾馆主愿意收留他们,这笔遣散费就转给怀仙馆,一千贯。”